药流5天复查有少量残留物怎么办

会员116076353 26岁 已回复
最后一次月经来是2月11号3.21号吃的药,3.23流下来了,3.28复查,宫内有少量残留物。又开的米索前什么6片,益母草胶囊,消炎药。排出来点黑色的。药还没吃完,排出来一些,是不是就不用清宫了,现在只有上厕所的时候会有一些血流出来。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魏旭秀 医师 昆华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08301
你好,如果说干净了的话就可以不用吃药物治疗的,如果还没有干净,还是要继续药物治疗。
有用0
关注
刘广凤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锅炉厂职工医院妇产科 二级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盆...
已帮助用户: 5989
指导意见:你好通过你的描述你的这种情况,建议你吃药后再去做个超声看看残留物流出来没有,如果还有,建议你还是清宫比较安全
有用0
郭凤英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阴式子宫切除及盆底修复手术
已帮助用户: 292
问题分析:你好,药流后如果没有残留是不需要清宫的,如出血时间较长,有可能有流产不全的现象。要清宫处理的。
意见建议:人流术后要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尽量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术后恢复,饮食上应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复查。
有用0
相关问答

药流后发现宫腔内有少量残留物,应先对身体进行检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案。首先要做超声检查,确定残留物的大小情况以及具体位置。如果残留物比较小,而且在宫颈下段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口服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恢复,帮助宫腔内积血排出,带动残留物排除体外。
还要考虑到药流后多久,如果时间过长,残留物与子宫壁结合牢固,则需要做清宫处理。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一般来说,药物残留量不超过1cm,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口服头孢类、益母草颗粒等消炎药和活血类药物。
如果是经过妇科经阴道彩超检查,发现超过1cm以上的残留物,最好是做清宫手术,因为残留物太大会造成陈旧性的机化,不利于怀孕,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腹痛。
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需要及时使用药物治疗。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一般情况下,流产后复查宫腔有残留物的解决方法如下:
流产后复查宫腔有残留物,如果残留物体积比较小,建议服用新生化颗粒或者益母草冲剂促进子宫收缩;如果残留物体积大,则需要进行二次清宫。
在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尽量避免饮酒、喝咖啡,同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胎儿健康发育。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药物流产后3个月,B超检查发现宫腔内有残余,主要看残留物的大小和有无血流信号。
第一、如果残留很小,比如不到一公分,残留的血液没有流动的迹象,可以进行清宫。
第二、如果残留较大,超过2~3cm,并且有明显的血流信号,那么进行清宫手术,有可能会出现不完全的情况,建议进行宫腔镜手术,利用宫腔镜进行彻底的清除。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产后复查宫腔少量积液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产后复查彩超提示宫腔有少量积液,一般是不需要做任何干预的,主要是看患者自身的情况,比如阴道流血已经消失了,只要临床观察就可以。如果患者仍然有少许的阴道流血,这就考虑是子宫收缩不好,需要门诊开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产后逐瘀胶囊、产复欣颗粒、新生化颗粒等。如果长时间的宫腔积液不能排出,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缩宫素来促进子宫的收缩,排出宫腔的积液。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戊肝病人应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当症状明显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此外,饮食应以易消化、高维生素及适量蛋白质为主,脂肪不宜限制过严。不要过于紧张,放松心情。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