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能会导致中耳炎。通常情况下出现急性中耳炎时,可能会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寒、发热、流鼻涕等感冒时,如果用力擤鼻,细菌病毒会顺着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内胀闷、疼痛,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多见于小儿,一般是在感冒的后期会有明显的耳鸣,需要到正规的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小儿中耳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咽鼓管、外耳道鼓膜、血行感染等。
咽鼓管途径是比较常见的途径,当人体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时,鼻咽部和咽鼓管黏膜都会充血、肿胀。咽鼓管口有炎性分泌物阻塞,致病菌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同时也会造成鼓膜损伤。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细菌也会顺着血液传播到中耳,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小儿中耳炎一般要治疗5-7天,治疗过程会反复发热。
应继续进行抗感染,若治疗没效果,病情加重,建议更换抗生素。孩子患中耳炎不可忽视,急性中耳炎不彻底治疗,会逐渐转为慢性中耳炎。要根据医生指导用药,避免用药不当或处理不当影响孩子听觉甚至最导致耳聋。不要让宝宝抠耳朵,时常检查耳朵是否流脓。若脓要及时清洗,用洁净的药棉科学地洗。
儿童的中耳炎很容易复发。
如果不注意感冒、鼻炎、扁桃体炎等,很可能会引起反复的中耳炎。因此,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儿童控制疾病,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儿童选择抗生素和用药,不要自己决定,否则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如果儿童患上了感冒等病症,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给儿童洗澡时堵上耳朵。
一般来说, 预防儿童中耳炎,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预防感冒,家长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尽量减少感冒的次数,避免感冒发烧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2.注意清洁,家长应该避免宝宝耳朵里面进水,比如洗头、洗澡时谨慎,避免耳朵进水,安抚宝宝情绪,避免宝宝哭的时候眼泪流进耳朵里。如果耳朵进水比较造成耳膜穿孔并引起宝宝中耳炎。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如是年幼的婴幼儿,无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情况下。在致病因素消除后,大多数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会自愈,鼓室积液会自动吸收消除。故婴儿期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数不需要用药等特殊治疗。如因为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伴有严重鼻塞、睡眠时打鼾以及张口呼吸情况下,需要行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并同时行鼓膜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