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可以通吗?

会员114243589 2月 已回复
女宝宝,2016年11.8号出生,一个月时左眼发现有眼屎眼泪流,用了眼药水,到现在还有眼屎眼泪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彭立权 副主任医师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小梁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鼻...
已帮助用户: 8167
两个多月可以通吗?女宝宝,2016年11.8号出生,一个月时左眼发现有眼屎眼泪流,用了眼药水,到现在还有眼屎眼泪。你好,到眼科看如是幼儿泪囊炎最好先做按压治疗,按压位置:内眦角皮下有个硬结处(大人要互相体会找到此处),用食指腹向鼻梁下方硬结处用力按压(向鼻梁和下方同时压下2-3次),可见上下泪小点出水或出脓性分泌物,说明鼻泪管还没通,泪囊炎还存在。有脓者每天按压3-5次,有水者每天按压2-3次,每次按压后洗脸,再点抗生素眼水1-2滴。最好用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眼水,两种同用,间隔20分钟。到不流泪为止(孩子在房间内不流泪就行).。不好再做探通术。
有用0
李信英 护士 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营养缺乏症,唐氏综合征,脊髓灰质炎佩梅病,矮小症,...
已帮助用户: 19993
指导意见:你好:建议带宝宝去正规的眼科医院去检查如果是泪腺不通,可以给宝宝通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怀孕两个月可不可以同房取决于女性的身体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孕妇在孕两个多月是在孕初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明显的早孕症状,出现了明显的预兆性症状,在早孕期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可以慎重选择性生活。但是在性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力度,以免引起过度用力,造成流产,如果是在性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引起自然流产。
孕妇可以多吃坚果、牛肉等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应避免进食辛、辣、腌、熏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还应保证足量热量的摄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怀孕两个多月一般是怀孕8周左右,通常是可以人工流产的,建议听取医生的意见。
人工流产术的适应证是在怀孕10周以内,所以怀孕8周左右时,是可以进行人工流产的。人工流产术有一定的风险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该项操作。
另外,当孕周超过10周以后,胎儿会变得更大,骨骼已经成型,人工流产术很可能会引起宫颈裂伤、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在怀孕10周左右的时候,需要严格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该项目的操作。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孕妇在怀孕两个多月之后,是不可进行人流的。
孕妇如果在怀疑两个多月时,不想要继续妊娠了,此时是不能选择进行人流的,可以选择引产手术。但是引产引产手术是用药物把宝宝催下来,所以对产妇的身体伤害更大。所以最好在经过检查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引产。
建议在没有生育计划的情况下同房做好正确有效的避孕措施,防止意外怀孕。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来说,妊娠两个多月可以做人工流产。
妊娠两个多月可以进行人工流产,人流手术的最佳时间一般在妊娠40多天左右,不要超过70天。具体是否可以人工流产,要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手术前首先要对产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只有将不良的因素完全排除以后,才可以考虑采取人工流产手术的。人工流产后应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如果是怀孕两个月是不可以进行药流的,可以进行人工流产,选择综合性强的医院,保证安全性,否则是对女性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不孕不育,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好身体的情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不推荐让孩子坐腰凳,由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善,骨骼、肌肉的力量还不完全,这个时候孩子的脊柱发育也没有完善,过早的让孩子坐腰凳,有可能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尽量不要选择让孩子坐腰凳,而是顺应孩子的生长规律,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尽量让孩子鼓励多进行爬行等孩子年龄再大一些就可以自己走路,自己跑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