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下唇反复红肿三个月

会员8926519 8周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反复红肿三个月,消退后唇周围留有线状痕迹,隔几天又复发。不痛不痒,严重时唇内会裂开。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确诊为口唇炎,对症治疗服药半月无明显好转。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口唇炎吗?像这情况怎办?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武晓丹 河北省平乡县马鲁卫生室妇产科 一级丙等
擅长:月经不调、阴道炎、宫颈糜烂、避孕流产、两性健康
已帮助用户: 269947
病情分析: 你的情况考虑是唇炎引起的可能, 可以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维生素C 硫代硫酸钠及钙剂等药物治疗,同时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的前提条件下,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可以达到彻底痊愈
有用0
关注
刘颖 天津怡泰生殖专科医院其他
擅长:饮食营养问题的咨询
已帮助用户: 154228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孩子的以上症状表现不排除是患口唇炎造成的。 意见建议:治疗首先要避免日光过度照射,停用或停食可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干燥,可用利诺液或呋喃西林液,将纱布润湿,湿局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三个月宝宝爱咬下嘴唇一般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或者是微量元素所导致的。
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的情况,通常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如果是由于吸吮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引起,家长可以给婴儿使用安慰奶嘴或让婴儿吃饱奶等方式来进行改善。另外,如果是由于牙龈瘙痒疼痛所导致,可以给婴儿使用磨牙棒或牙胶。除此之外,如果是由于无聊、缺少陪伴引起,家长可以多与婴儿沟通、玩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般在4-10个月左右开始长牙,2岁半左右的时候就会长齐。长牙的先后顺序是由两个门牙开始,然后是两个门牙,如果孩子缺钙、缺乏维生素D等,会影响到孩子长牙的时间和顺序。在临床上,也有一些婴儿早期长牙的案例,比如新生儿就有牙齿,通常是一、二颗,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长出牙齿,等到孩子的正常长牙年龄,才会长出新的牙齿。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牙龈红肿可以吃蛋。
牙龈红肿并不是由于上火或者带发的食物引起的,牙龈红肿是由于口腔里面有致病的微生物感染,所以导致的牙龈炎症出现的牙龈红肿现象,同时,蛋类食物也不容易导致上火。这种情况下,患者治疗需要做超声波洗牙治疗,患者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蛋是可以吃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反复低烧的危害如下:
感冒只是发堵、流鼻涕、打喷嚏,严重的会有发烧、头痛、全身不适的症状,是全身性疾病,细菌病毒进入血液循环,会导致多种疾病。感冒容易侵害老人、体弱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这些人感冒除了加重本身的慢性疾病,还很容易有肺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致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健康提的标准中有一条就是人体能抵御普通感冒,青壮年中有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容易反复感冒,这部分人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社会交往多,接触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机会多,加重亚健康,无论是成人或孩子反复低烧对身体都不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问题分析:您好,从图片看是痤疮,痘疤痘印,痘痘治疗不当或用手挤压可以导致痘疤痘印
指导建议:建议白天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和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外用,每晚外用阿达帕林凝胶一次,少量点涂薄涂,避光。痘痘不要用手挤压,避免日晒,平时温热水洗面奶认真洗脸,忌酒忌食辛辣油腻饮食

高燕主治医师皮肤科深州市中医院已帮助用户:20484
擅长:荨麻疹,红皮性银屑病,湿疹,接触性皮炎,甲癣,甲沟炎,狐臭,头癣,传染性脓疱病,寻常痤疮

一般情况下,阴唇皮肤红肿,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阴唇皮肤红肿可能是外阴炎导致的,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栓、克霉唑栓、甲硝唑栓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
2.手术治疗:阴唇皮肤红肿可能是前庭大腺囊肿导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前庭大腺囊肿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