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能治好吗?必,须打针吗?

会员111832195 6岁 已回复
女儿现在6岁5个月.双乳发育.双,侧卵巢卵泡可见,切面左侧为24*17*12,mm,右侧为24*18*13mm,双侧卵巢见多个无回声区,较大左8*5mm右为10*7mm,雌二醇127.40。骨龄为6岁10个月。请问是真性早熟吗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伟煜 主治医师 三明市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发热,咳嗽,营养发育,腹泻,厌食,呕吐,皮疹,...
已帮助用户: 130378
这种情况性早熟建议性激素六项检查,垂体磁共振,骨龄检查,生殖器彩超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治疗。
有用0
关注
陶丽萍 主治医师 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脑病,老年急性动脉栓塞,老年人脑出血,脑血栓...
已帮助用户: 71326
指导意见:看上去骨龄检查也有问题,根据症状看上去应该是属于这个病,需要及时治疗。
有用0
关注
孔令和 主治医师 惠民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肺气肿,感冒,大叶性肺炎,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
已帮助用户: 189899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因为检查有实质性的发育的情况,考虑真性早熟,建议去当地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性早熟打针可能会使孩子造成骨质疏松或者经期紊乱。性早熟的患者主要是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类的激素类药物来进行治疗,也就是说用于治疗性早熟的药物是含有激素的,激素对人体的损伤不言而喻,可能会使孩子情绪发生变化,甚至出现骨质疏松、骨痛等问题,女孩子还会因为激素类药物发胖或者经期紊乱。建议让儿童远离含有激素的化妆品,均衡营养避免肥胖或者超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不给儿童滥用激素类药物等,在最初阶段降低孩子发生性早熟的风险。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主要在于,神经中枢内分泌异常,也就是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如农药,激素污染,食物中含有过量的激素,如洋快餐,外界信息,如电视,网络等性暗示的过早接触等。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家长可以通过控制体重、饮食等方式预防儿童性早熟。
首先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的体重,因为儿童过于肥胖就会引起脂肪转化为雌激素的数目增多,从而可造成性早熟的发生。其次是给儿童少用滋补的药物,如果儿童吃了含有激素的保健品,往往会造成外源性的性早熟,比如要少给孩子使用海狗肾,淫羊藿,燕窝等。此外是对环境因素的调整,比如避免孩子过早谈恋爱及观看电视节目。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性早熟首先要确定原因,然后根据原发性疾病进行处理。
如果婴儿性早熟是脑部肿瘤导致的,有神经方面的表现,可以做外科手术,并且要做好随访。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出现了特发性真性性的早熟,可以通过GnRH来进行,也就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但患者不可以随意用药,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性早熟看以下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女性的月经初潮通常是11-12岁,如果在8-9岁以前来月经提前,或胸部开始发育,同时还伴随着阴阜的长阴毛。而10岁之前的男孩出现了早熟可能会睾丸扩大,阴毛的生长,然后是阴毛的生长,开始变声和遗精等。或者是因为孩子骨龄和实际年龄不符。
家长应该让患儿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豆制品等,保持环境安静和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平时可多吃海鱼、海带、玉米、小麦和蔬菜水果。如果平常吃一些激素类的药物也是会引起早熟的。做好个人卫生,而且不要盲目服得用任何药物,也有一定影响的。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与年龄不相称的视觉刺激,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发挥,逐渐实现“本色”的回归。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