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常让月经变规律

会员106367127 28岁 已回复
好几年了月经不调量少两三天就没了总提前一周来我28岁打24岁时就量少前几年工作熬夜而且平时爱吃冷食啤酒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永玲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
已帮助用户: 4175
指导意见:你首先保持作息规律,忌食生冷,到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吃中药调理。
有用0
刘立宁 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95352
精神因素,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月经的,再就是考虑妇科病的可能。你去查性激素六项,做子宫和附件彩超等,看看有没有问题。
有用0
关注
刘蕾 医师 沂源县南麻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外阴白化病,月经失调性不孕症,稽留流产,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 16091
指导意见:你好,你说的情况最好通过中医进行调理比较好。同时平时在月经前后不要受凉,不吃生冷辣刺激性食物,月经第一天可以多喝红糖益母草,活血化瘀。注意休息,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有用0
孟慧君 医师 妇产科
擅长:妇科炎症、内分泌失调、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抢...
已帮助用户: 8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考虑应该是有些炎症引起的症状。
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做个激素6项检查,然在医生指导下建立人工周期调理月经。调整好心情,饮食起居规律,营养均衡,不要经常熬夜
有用0
相关问答

经期偶尔不正常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是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担。但是如果出现经期总是不正常,可能是存在月经不调等问题,才会造成这种表现。可以继续进行观察,明确是否是月经不调,如果是,应该检查一下性激素六项更好的判断。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正常的情况下在月经期是不会发生憋气症状的,如果发生了呼吸困难憋气的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是不是有心肺疾病引起的,月经期由于阴道出血如果出血量过大可以引起贫血,有贫血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但是并不会发生明显的憋气症状。如果有气管炎,肺炎的时候,也会出现憋气的现象,如果有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导致憋气的现象。只需要对症治疗。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月经变黑可能是妇科炎症造成的,具体内容如下:
女性经期发色可能是因为女性患有妇科疾病,也可能是因为吃了太多的冰冻的东西,或是因为肚子受寒而导致的。女性经期偶尔会发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食用凉性的东西,同时要加强腹部的保护,一般都可以自己去改善。女性经期发色不是因为炎症,不能随意使用消炎药物,还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氧氟沙星和替硝唑等药物,在此过程中不能同房,也不能进行盆浴,否则会对疗效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月经变少的原因有许多,通常包括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工流产或诊刮、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粘连等。如果患者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需要检查盆腔彩超及性激素六项,通过盆腔彩超可发现卵巢有多个卵泡,且卵巢储备功能不全的患者月经也少,可以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进行确诊。此外,如果患者不久前进行了人工流产或者诊刮,那么子宫内膜功能层通常会存在损伤,进而容易引起月经变少。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粘连也可以出现月经少,通过盆腔彩超及宫腔镜检查可以确诊。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姨妈量少,也就是叫月经量过少,认为月经量少,其实月经量并不少,在临床上规定也就是说整个一次月经量小于5毫升才叫月经过少,平时的月经量并不少,都超过5毫升,月经量少有一种,是生理性的,比如突然下情绪改变,内环境改变以后,引起月经量少,还有一个就是药物性引起的,还有一个就是年龄有关比如卵巢衰竭都会引起月经量少的。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十四岁女孩月经不规律可能是正常的,具体内容如下:
青春少女由于自身的卵巢机能不健全,尚未形成正常的排卵能力,会导致经期长短不一,经量多少不一。女性来例假的时间是在两年后。女性来例数多或者是来例假比较多,要及时就医,在医师的建议下服用一些药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平时多食用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品,有助于加快女性生理期的建立正常周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