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又是阳虚体质,怎么办?

会员105436837 25岁 已回复
阳虚体质,这几天,晨起,舌苔发白,口干舌燥,两眉毛之间长痘,按着痛,大便正常!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慈彦华 医师 崔庙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急性上呼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12302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建议你可以用沙篸,麦冬,枸杞泡水,养阴生津,平时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
有用0
关注
王守业 医师 卧龙区安皋镇连庄村卫生所1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52398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可以吃金花消痤丸。要注意面部清洁卫生,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油腻食物。
有用0
关注
张洋 护士 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肺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
已帮助用户: 228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初步考虑是有胃火炽盛引起的。
意见建议:你好,对于这种情况,你是可以服用牛黄清胃丸的,饮食上应该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的,就是可以改善的。
有用0
关注
孟庆瑞 医师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连庄村卫生所内科 一级
擅长:急性上呼道感染,冠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
已帮助用户: 66150
指导意见:应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睡眠充足。可以在中医医师指导下调理改善。
有用0
相关问答

阳虚体质上火可以喝莲子汤、多补充一些水分、蜂蜜水等。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绪,情绪不宜大起大落,不然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还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可以过度的劳累,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出去锻炼一下身体,这样也可以提高免疫力。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女人阳虚体质的表现是面色白、腰膝酸软等,具体分析如下:
女人阳虚体质是属于肾阳虚的一种,症状主要有面色仓白、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形寒怕冷、性欲减退、小便频数、夜尿多、舌苔淡白、脉沉细弱等,部分女性还会出现眼眶发黑、嘴唇发黑等症状;也可能会出啊先月经量少、月经色淡、月经推后或停经、带下量多、质稀、妊娠后浮肿、婚后不育等不适症状。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西洋参,中药名,隶属于补益剂范畴,其药性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的作用,用于治疗气阴两虚,热盛伤阴证。阳虚症,为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用西洋参治疗阳虚证,无异于雪上加霜,加重阳虚症状。阳虚症应以补阳为主。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一般情况下,男性阳虚体质的调养方法有以下情况:
所谓阳虚体质,就是指阳气不足,表现为疲倦怕冷,唇色苍白,排尿次数频繁等症状。一般阳虚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该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平时注意清淡低盐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高蛋白、高热量、刺激性、生冷食物的摄入。还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阳虚体质多吃韭菜,羊肉,鲤鱼,还有牡蛎等都有补肾阳的功效,也可以服用中药调理。如果是阳虚体质的话会有较多症状表现,比如经常会出现身体乏力,四肢劳累,手脚冰凉,身体怕冷,还会出现性功能减退,勃起无力等症状。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秋燥喉咙不舒服可以通过一般治疗、使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如果症状比较轻微,患者应该注意一般治疗,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嗓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适当多饮水,注意多吃清凉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2.使用药物:如果症状较重,出现喉咙部位的干燥感、灼热感、异物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柑橘冰梅片、蒲地蓝口服液、金嗓利咽丸等。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