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黄疸,在吃茵栀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

会员104577060 9天 已回复
宝宝出生第九天,从出生第第四天开始就一直拉大便一天都要七八次,大便是黑色暗绿的很稀,测试有黄疸有拿了药吃,茵栀黄口服液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晚上也不好睡,会不会是肠胃不好,拉肚子了?之前是和母乳,由于乳头不好吸,都是挤出来要喝的时候隔水温,这样会不会也有影响?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伟煜 主治医师 三明市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发热,咳嗽,营养发育,腹泻,厌食,呕吐,皮疹,...
已帮助用户: 130378
黄疸这种情况建议血培养检查,coombs试验检查,巨细胞病毒及胸片检查排除感染因素引起的,根据结果治疗看看。
有用0
关注
鲍建朝 主治医师 雄县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普通内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慢性支气...
已帮助用户: 94486
指导意见:考虑和消化不良性腹泻或者肠炎有关系,进一步化验大便常规确诊,需要看看是不是有白细胞,如果肠炎可以服用头孢克污混悬剂或者黄连素片治疗,大便常规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服用妈咪爱和思密达治疗。
有用0
关注
丁西周 医师 潜山市中医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维生素D缺乏症,腹泻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
已帮助用户: 2796
指导意见:你好,黄疸经过几天治疗了的话应该要去复查胆红素值,如果复查仍然很高则需要进一步查黄疸原因。母乳挤出来用水加温不要紧的,只要温度不是很低。
有用0
关注
赵鹏辉 医师 巩义瑞康医院儿科 二级
擅长:小儿感冒,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已帮助用户: 7889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情况,可能属于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大便异常,可能与肚子受凉、肠道菌群失调、喂养不当等原因有关。
意见建议:建议可以给宝宝暖暖肚子,可以服用婴儿健脾散助消化,配合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祝愿身体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黄疸药茵栀黄口服液有副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胃肠道反应。由于黄疸药茵栀黄口服液的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和个人体质等因素,可能会引起患者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第二、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全身性散在或密集分布的小粟粒疹或荨麻疹,同时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瘙痒,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危及生命。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王东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可以,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包括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清利湿热退黄的目的。对于由于溶血性黄疸、胆道闭塞性黄疸以及病毒性肝炎性黄疸,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指数超过生理性黄疸,或时间超过生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宝宝体重增长正常,大便是黄色的,在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的情况下,暂停母乳喂养48小时黄疸指数有所下降,诊断母乳性黄疸。平时让宝宝多晒晒太阳,也可以口服益生菌。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目前黄疸高的现象,要注意护理的,可以用点降疸的药物治疗的,也要服用点药物同时进行治疗,药物按说明书量给孩子服用,服用三天观察一下效果吧,二餐之间也要喝点葡萄糖水的,再观察几天吧,服用三天要上医院再复查一下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黄疸可以配合中医用中药进行治疗的,中药的退黄疗效是好的。婴儿的黄疸病因有多种,如果是肝胆湿热引起的黄疸是不适合服药物的,也可能是与脾虚湿盛有关的,是可以配合中医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现在的脸发黄有可能是黄疸复发了,如果是脾虚引起的。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茵栀黄常用于治疗婴儿黄疸,属于清热解毒之品,通常情况下,新生儿胃肠道尚易受到损伤,发育尚不充分,服用此药,会有退黄疸的作用。
虽然该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危害,产生一些副作用,部分孩子吃了这个药之后,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黄,带泡沫,伴有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