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了可以通过使用药物、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宝宝发烧了可以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牛黄清心散或羚羊角颗粒或清开灵颗粒等药物退烧。也可以使用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额头贴降温贴、温水擦浴、温水澡等。此外如果是母乳喂养,家长还需要注意饮食规律,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对宝宝造成影响。
孩子发烧后嗜睡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在孩子的发烧期间,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发生变化,这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代谢正常的一种物质,会导致体温上升,这种现象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果体温上升一度,物质代谢率就会增加13%,而急性感染性疾病则会增加30%-60%。宝宝发烧后出现嗜睡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小孩发烧不退,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并伴有呕吐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排除颅内感染。
发烧指发热。人体温度的正常范围和温度的测定是不一样的。具体的温度要根据具体的部位来判断。
如果测得是宝宝腋下的体温和口腔的温度,37.5℃是低热,肛门是不正常的,因为腋下温度高于37℃,口腔温度高于37.2℃,就算是发热。但如果是测得肛门温度,肛门温度高于37.7℃,才算是发热,所以此时宝宝37.5℃不算是发热。
宝宝37℃不算发烧。
正常情况下口腔温度在36.3-37.2℃之间,体温超过37.2℃属于发烧。宝宝口温37.3-38℃是低热的表现。口温为38.1~39℃,属于中等热度。39-41.0℃的口温属于高热,41.0℃以上属于超高热。腋温一般在36~37℃之间,超过37℃表示发烧。肛门内温度正常值在36.5-37.7℃之间。体温超过37.7℃就是发烧。宝宝的体温有异常升高的趋势,出现头痛、无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抽血检查,确定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并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治疗。
宝宝着凉后发烧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着凉后发烧,一般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肠道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干扰素喷雾剂质量,也可以服用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时测量体温,发烧时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多喝水有助于散热,可以通过洗温水澡、贴降温贴等物理降温方式来进行退烧。
发烧属于发烧,孩子摔倒后会出现发热,有可能是吸收热、感染性疾病等疾病。
1、吸收热:当婴儿摔跤后局部血肿、损伤面积较大时,会引起吸收热。人体吸收了无菌性坏死物质,产生致热原,从而使人体的体温上升。人体吸收热是一种非传染性的发烧,一般在38.5℃以下,可以通过温水擦拭、冷敷额头、室内通风等物理降温来缓解。
2、感染性疾病:婴儿跌倒后受了惊吓,导致暂时免疫机能下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较高,而感染性疾病则会引起发烧。另外,如果婴儿的皮肤有明显的皮肤损伤,那么由于伤口的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导致发烧。感染性发烧一般比较高,如果出现38.5度以上的情况,就会出现高热的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镇痛退热的药物,主要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