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治疗方法?

会员103660088 3个月 已回复
腹泻晚上哭闹,从满月后就断断续续肚子拉,以前晚上都不哭闹的最近晚上放下一会儿就哭一开始医生说是肠炎后来又换了几家有的说是肠炎有的说是单纯性腹泻还有的说是母乳性腹泻,吃过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混悬液泄速停颗粒杜拉宝整肠生小儿健脾颗粒,贴过肠胃散丁桂儿脐贴,现在吃得是腹泻奶粉和母乳混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项青 主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小儿腹痛腹泻等常见病多...
已帮助用户: 2
宝宝哭闹主要是腹泻引起的肠痉挛,首先需要控制宝宝的腹泻,如果是乳糖不耐受,需要全部换无乳糖腹泻奶粉喂养,不要喂母乳,其次需要注意有无蛋白过敏,妈妈饮食中应避免高蛋白饮食,必要时需要换氨基酸奶粉
有用0
相关问答

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有可能是喂养方式不当,纠正喂养方式就可以。如果是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就需要服药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腹泻,应该保暖,不要吃冷的东西,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的水果。可以给宝宝一些益生菌。如果腹泻严重,可以吃一些药物调节脾胃,帮助消化和治疗腹泻。腹泻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消化道的疾病,因此适当的腹泻其实是把不易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对婴儿的身体也是有好处的,没有必要直接止泻。只要避免腹泻次数过多,造成脱水的现象即可。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婴儿出现腹泻应注意清淡饮食。
小儿轻度腹泻,可继续母乳喂养6个月以下的人工喂养、6个月以上可以用米汤或水稀释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2天,以后恢复正常饮食的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可以选择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肉末等,禁忌食物如粗粮、生冷瓜果、冷拌莱等通常需要注意少吃,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容易引起病情加重,不利于婴儿的身体健康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才会好。
宝宝拉肚子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低热,大便次数多,一天5-8次;中度儿童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便,粪便中有粘液、脓血、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患儿每日大便次数超过15次,表现为水样便,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脱水时会出现精神变差、烦躁不安、小便量少、口渴、全身中毒等症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婴儿腹泻多数是急性的,会有发热、呕吐的症状,多跟食物中毒、饮食不当、感染病毒或细菌有关,根据腹泻程度,饮食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轻度腹泻要停止给婴儿吃不容易消化和脂肪类食物。母乳喂养的可减少吃奶的量和次数,奶粉喂养的可以喂些稀释后的牛奶或脱脂奶。中度腹泻要禁食4-6个小时,让肠胃休息,也有腹泻不能进食的说法,主要是腹泻容易导致营养丢失,禁食时间不能过长,让肠胃短时间休息即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表现
1.大便次数变多:婴儿腹泻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的次数会明显变多。虽然说婴儿本身每天大便的次数就较多,但是在腹泻后大便频率会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每次都只是排泄一点,不会排泄特别多。
2.大便性状改变:婴儿在腹泻时大便的性状也会出现明显改变,比如说原本是浓稠的,到了后来就会变得越来越稀,甚至大便的气味也会变得特别臭。
3.哭闹不止:因为腹泻一般都会造成婴儿出现腹部痉挛,所以这样就会引起持续性的疼痛,因此很多婴儿在腹泻的时候会哭闹不止。甚至母亲反复安抚,也没有办法让婴儿平静下来,只有在缓解腹泻症状后,这种哭闹才会停止。
4.厌食呕吐:腹泻也会严重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这样就会导致婴儿出现厌食后吐的症状,稍微喝了一点奶就会吐出来,没有办法正常进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