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不使用药物可不可以?平时应该注意

会员100941912 24岁 已回复
体重指数BMI为2550,正常范围185~239血压14679,血压偏高,而且脉压增宽心电图结果为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寇主任,24岁男性,平时没有别的症状,这种情况对今后影响大吗?需不需要药物治疗?平时该注意什么?谢谢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晓杰 副主任医师 吉林省磐石市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 52712
指导意见:你好,由于患者多,你的问题很难被你咨询医生看到。建议直接向他提问。这种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做心彩及心电检查看看,排除心脏病可能,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受凉感冒,避免进食过饱,保持心态平稳,睡眠充足,肥胖者减肥,低盐低脂饮食
有用0
关注
李芳 主治医师 民航广州医院中医科 二级甲等
擅长:感冒,咳嗽,胸痹,泄泻,腹痛,胃痛,头痛,眩晕,中...
已帮助用户: 1659
指导意见:你比较年轻,建议先从生活方式改变吧,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一定要马上纠正。还有就是健康减肥的问题,体重能减掉一些可能血压就正常了。建议先饮食调理,保证休息,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
有用0
关注
谢广勤 医师 张家口市宣化区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十二...
已帮助用户: 3882
指导意见:这位患者你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看,应该为高血压病。建议暂时通过饮食控制、减轻体重控制血压。平时要加强锻炼、适量活动、减轻体重、吃清淡及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饮酒受凉、暴饮暴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必要时定期检测血压、口服降压药等祝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黄运杰 医师 大埔县中医院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高血压、痔疮,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30157
指导意见:是大的,目前的话是可以先控制饮食的。但是血压还是不能好转的话是要检查肾脏的,目前是不用药物的,是要避免肥的饮食就是可以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脑梗塞一般指的是脑梗死。通常情况下,脑梗死患者平时注意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注意日常护理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注意按照医嘱使用药物:脑梗死一般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患者平时注意按照医嘱使用曲克芦丁片、阿司匹林片、巴曲酶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日常护理:脑梗死患者平时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血糖升高考虑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平时吃的甜食多可以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建议就诊医院内分泌科看看,让医师密切检查血糖水平,必要时指导使用降糖药,把血糖控制正常,平时一定严格控制饮食,不要吃太甜的食物及高热量的食品,适量锻炼身体,定期体检。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虽然饮酒并不是加重牛皮癣的重要因素。但是病人不能饮,因为从保健的角度来说,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对健康是有害的,而大量超量喝酒或酗酒于牛皮癣的整体健康不利,能诱发或加重牛皮癣。吸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不少牛皮癣病人也是烟民,吸烟对牛皮癣病情是有一定影响的。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避免引起哮喘的诱因,例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冷空气,剧烈运动以及过敏的食物;二是经常打扫室内卫生,不种花草也不养宠物;三是禁止吸烟,避免进接触烟雾以及刺激性气体;四是要多饮水,尤其是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喝饮水能够更好的促进痰液排出;五是随身携带哮喘药,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痤疮痘痘痒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不要用手去痒,因为还没有成熟,没有化脓的情况下,平时不要去触摸。平时要多注意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品,这样比较好。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宝宝出生15天了应该注意营养。如果消费后只有高含量,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母亲也要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饮食清淡一些,促进乳汁的排泄,还有就是婴儿的话,就是注意保暖,避免引起一个腹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