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的冶疗方法

会员101943030 3岁 已回复
小孩发烧39度,可以服用安贝特,胆木浸膏糖浆,阿莫西林,美林,小儿柴桂退烧颗粒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洪波 副主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传染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种肝炎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乙肝、丙肝的优化治疗,...
已帮助用户: 40550
这个体温是需要用退热药物治疗的,可以用美林
有用0
关注
张晓新 护士 大名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已帮助用户: 2996
指导意见:宝宝发烧的情况可能是感冒或者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这种情况建议最好是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如果宝宝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建议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下血常规等检查,查清病因后按照医生医嘱治疗。这期间注意给宝宝多喝些水饮食方面要清淡,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有用0
关注
陈书征 护士 威县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小儿缺铁性贫血,病毒性...
已帮助用户: 3293
指导意见:你好,最好给孩子喝布洛芬颗粒。也可以给孩子物理降温,洗个热水澡。如果宝宝持续高热的话,建议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祝宝宝健康
有用0
关注
刘亚辉 医师 千阳县妇幼保健站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腹泻病,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小儿...
已帮助用户: 3860
指导意见: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会波动,3到5天,有这么一个过程。目前39度,建议积极口服美林,配合温水擦浴,进行降温处理。其他的药暂时可以不吃。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小孩发烧用药物、物理降温等方法退烧快。
发烧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或者非感染性疾病,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比较常见。建议完成血常规、血沉、B超、尿常规,胸片等加以明确,同时需要结合消炎药、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对乙氨基酰芬片、布洛芬等,同时结合物理降温,比如使用冰袋置于腋窝、头部、腹股沟等处,温水擦浴,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反复发烧,需要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小孩发烧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降温。
小孩发烧了,如果没超过38.5℃,一般可以通过温水浴、贴退烧贴等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孩子喝布洛芬颗粒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生活中,要让小孩多喝水,帮助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在饮食上尽量以清淡为主,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合理安排小孩的作息时间。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发烧打针不能绝对说好或者不好。如果小孩发烧是手足口病引起的,通常可以打针,如使用干扰素肌注,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好处,如果小孩口服了退热药后体温仍降不到正常的体温,这种情况下通常才会用赖氨匹林肌注,其他情况通常不建议打针。建议家长平时应注意给小孩保暖,避免身体受凉,并外出时做好保护措施,以免出现发烧的情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小孩子出现发烧可能是受凉引起的感冒,会表现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症状。
若小孩子出现发烧症状不是特别严重,每天可以饮用大量温开水,促进新陈代谢;若小孩子出现发烧症状稍重,可以用桂枝合剂、正柴胡饮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生活上可以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由于是受了风寒,更应当注意防寒保暖,可以多加衣物等,保证身体的温暖舒适。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小孩发热的比较好的退热方法,是使用药物,一般在发热超过38.5度的时候使用。该药退热效果较快,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就会出现体温下降,两到三小时体温基本能恢复正常。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宝宝出现发烧,如果是出现低烧,可以选择做物理降温,需要多喝热开水,如果是出现高烧,就需要服用药物,打退烧针,应该做血常规的检查,如果是出现细菌感染,炎症消退后就会恢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