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怎样缓解?

会员98168093 18岁 已回复
彩超结果: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光点均质,左叶未探及结节。右叶可见一囊实性结节,大小约0.4cmx0.2cm,边界清,未见包膜,低回声,欠均质,暗区透声好,CDFI:结节内未见血流信号;腺体血流信号正常。双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回声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曹永 主任医师 同煤总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踝关节扭伤,开放性手外伤,髌骨...
已帮助用户: 12010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介绍的情况,以及提供的彩超结果,考虑是甲状腺囊肿,建议你到正规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日常管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有胃胀感,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消化酶、二甲硅油等。也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改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等,这些都是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能够帮助肠胃蠕动,加快消化。建议在餐后饮用含益生菌的酸奶,可以帮助消化道菌落,缓解胃胀感,避免吃辛辣、生冷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胃胀的主要方法是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要多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三日后症状不明显,需要去医院做胃镜检查,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治疗。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首先,对肚子疼的病人,让其仰卧于床上,找准中脘穴,中脘穴的位置是两侧肋缘连线中点剑突下面,找准以后可以点压、按压;可以让患者趴下,按胃舒穴,胃舒穴在脊柱两旁旁开一个拇指指尖的距离,这个位置平齐于肩胛下角,可以用掌根进行按压。还可以按揉大横穴,大横穴在腹中部,距肚脐四寸处,两侧乳头直下与肚脐水平线交叉处,左右共两穴。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如果是轻微的胃痛,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来进行止痛治疗,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涌泉、上脘穴、中脘穴,或者是合谷穴等。
同时在进行按摩的过程中要保持10多分钟,当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就会停下来。如果出现剧烈的疼痛,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个胃镜检查,再进行相应的处理。还可以口服654-2、间苯三酚等解痉镇痛类的药物。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阵痛宫缩所引起的痛苦,可采取适当松解,适当活动,注射无痛针来减轻。
1.适当松解:子宫收缩是孕晚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要让孕妇理智对待,如果孕妇忍受不了宫缩给她造成的痛感,不妨用深呼吸和听歌曲的形式,适当松解,能使焦虑和紧张情绪得到部分消除,以缓解痛苦。
2、适当的活动:可选择由家人陪伴行走或与助产士一起坐健身球、适当晃动身体对缓解痛感很有帮助。
3、打无痛针:如果已经进入分娩阶段可以在医生的协助下以无痛分娩的方式来缓解疼痛。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引产后涨奶可以通过吸奶、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缓解。
1.引产后胀乳是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内分泌的泌乳素过高,从而引起的。可以用吸乳机吸,每天重复吸奶,大概2个星期后就能恢复。
2.雌性荷尔蒙可以促进泌乳,可以通过口服小麦芽汁进行退乳,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6,也可以使用热毛巾进行温敷。同时还要保持胸部的干净整洁,避免挤压,在退奶过程中也要避免喝汤。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可通过以下方快速缓解腰疼:
1、泡热水澡、进行一些腰部运动、做瑜伽、倒着走、游泳等方式都能减轻腰部疼痛;2、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可以选择按摩、刮痧、艾灸、针灸、理疗等中医疗法。也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光疗,磁疗,蜡疗等方式来改善症状;3、如果腰疼比较严重,可以通过小针刀,或穴位注射,封闭等方式进行治疗;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