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就行,可以自己在家物理降温,用温水或者酒精擦拭宝宝的四肢与腋窝、腹股沟,温度会慢慢降下来。要随时检测体温,只要体温不超过三十九度,就多喝水,多休息,是可以恢复的。
打了预防针之后的话,24小时之后再洗澡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打针的针眼部位在水中浸泡,会有引起继发性炎症感染的可能性。如果只是身体的其他部位的短暂冲洗,打针的部位没有浸泡在水中的话,也是可以洗澡的,没有直接的影响。
孩子咳嗽时不建议打预防针。
预防针即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某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用于人体接种的病原微生物制品。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注射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一般感冒咳嗽好后一周左右就可以打疫苗,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医就诊。
宝宝不可以不打防疫针,必须接种疫苗。
孩子生下来之后,对许多疾病都没有一定的免疫力,要预防生病。一些疾病甚至会伴随一生,因此,必须进行疫苗注射,这是政府的强制要求。有些是乙肝、结核病、麻疹、百白破等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需要进行强制接种。此外,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并不是必须要接种的,比如肺炎,手足口病,乙脑等。
十八个月宝宝,一般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麻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
卡介苗是出生的时候接种,每3年复种1次;乙肝疫苗一般是在出生后接种1次,满1个月接种1次,满6个月接种1次;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在出生2个月至4个月,每次间隔1个月接种;麻疹疫苗、水痘疫苗是在出生9个月到一岁的时候接种,每个5年复种1次。宝宝一岁半时,一般是是麻腮风疫苗和甲肝疫苗。
打完防疫针出现发烧,一般是药物的反应,低烧一般不要紧,可以两到三天恢复正常,不建议服用药物,可以采取冷敷等物理降温,多喝水休息,饮食注意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用热毛巾擦拭全身、用散热贴贴在额头以及颈后等方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