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儿科医生的从医路: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儿科医生的从医路: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收藏
来源:东方早报 2016-05-23 10:59

回首从医路,张羽脑中跳出来的画面满是温情细语:第一次病人叫我医生,第一次得到一句“谢谢”,第一次被患儿家长在朋友圈里点赞,第一次收到小病人送给我他们自己制作的礼物……这些“第一次”给了张羽莫大的鼓舞,这么一步步在病人的信赖中,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的职业医师。

有爱的工作

2007年,张羽带着实现梦想的喜悦跨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门,没能高兴太久,就一头扎进了医书的瀚海之中。辛苦七年后,这个毕业季她拿到了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的毕业证书。可近来,陆续听到看到身在各行各业的高中校友们生活得十分精彩,有的开了个人画展,有的办了吉他个 演,有的悠闲地在国外生活,有的在很棒的企业担任要职,还有的生完了二胎……回头看看自己和身边同伴的生活,似乎已经被考试、值班和看门诊占据了绝大部 分,接下来等待她的还有艰苦的博士学习和繁忙的临床工作。

“医生是一份可以给人很大成就感的职业,病人从被疾病困扰找到你,到你把他们治愈后送出医院。这都是一般人、一般职业体验不到的快乐。”虽然学医之初只是 为了应承父母之命,但七年的医学生生活却让张羽心中的医学梦逐渐坚固起来,“从心底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最无私,很有爱。”

因为热爱,所以执著。

儿科是 特殊的科室,医生除了要面对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还要面对呱呱坠地的婴儿,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患儿不能准确叙述病情和查体不配合,因此工 作之难、繁琐、风险可想而知。“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小孩子,从读大学开始,我就对儿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张羽说这句话的时候,眼里充满了对孩子的怜惜和 对儿科的热爱之情。

从来,儿童口腔科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最吵的一个科室,小患儿们都喜欢拉开嗓门,用自己的最高分贝来表示内心的恐惧,科室里的老医生长 期在高分贝的环境下工作,几乎都落下了耳背的毛病。面对艰苦的环境,有时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显得至关重要。每天清晨,从办公室走到诊室的路上,张羽和她的小 伙伴们总是调侃着说:“把这些小怪兽都打完,我们就能升级了。”看似戏谑的话语,却也映射出身为儿科医生的不易。

将一个个患儿的病牙、虫牙治好,让张羽享受到了做医生的成就感,也让她真正爱上了这份时时需要智慧、勇气和信任的职业。

掳获小患者的方法

直至今日,张羽依然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坐诊时的手忙脚乱,同时她也感慨患儿家长所给予的完全信任。“患儿父母信任我所做的一切。当时每个步骤我都操作 得很仔细,磨牙5秒钟就停顿一次,时不时还要请导师看一下才敢做下一步操作,为小朋友看的这颗六龄牙,居然用了2小时,但家长却毫无怨言。”张羽笑称,当 三个月后小朋友来复查时她用了半小时就看完了,而最近这个患儿再来复查,10分钟就搞定了。这位家长更由衷地表示她这个医生的技术有很大进步。在张羽看 来,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她就是在病人的信任中成长起来的。

“大多数人对医生产生误解是因为很少去医院,偶尔生病才去看医生。”张羽坦言,通常儿童牙齿的治疗周期很长,那些长期要和医生打交道的病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与医生的关系是亲如一家的。

张羽的办公桌上就摆满了小患者送她的各类精致礼物:有小患者亲手画的张医生蜡笔画,虽然笔触很稚嫩,但用心很真切;也有小患者花一上午做的手工小饼干;更有小患者精心装裱后的幼儿园毕业照。说起和小患者间的友谊,张羽如数家珍。

身为儿科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哭闹不止的患儿,所以一定是耐心极佳的。而除了等待到患儿平静下来,张羽也总结出了一套“第一时间‘掳获’小患者”的方法:如 果孩子只是害怕,那张羽会主动展示器械,让孩子知道其实不疼,孩子也就没有恐惧了,通常只要2分钟便能哄好一个孩子。而更多的时候,张羽会变身为超人,为 孩子们捉虫。她会告诉长蛀牙的孩子,因为嘴巴里有虫子,虫子会把牙齿吃掉,现在只吃掉一颗牙齿,慢慢会把所有牙齿吃掉,随后虫子会钻到肚子里把肚子也吃 掉,如果不把虫子抓出来,虫虫就会把整个身体吃掉,最后只剩下一颗脑袋。

经过张羽这一番沟通,多数孩子都会乖乖配合,在她看来,“人与人的交往,第一眼是看外观和服饰,接触久了是看心。”家长们或许也都感受到她的这份善良、正 直、努力,总有家长在看完张羽的门诊后,在朋友圈里为她点赞,于是,无论是孩子的同学还是家长的朋友,口耳相传来找张羽看病的人特别多。

“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更确切地说是生命,因此心中要时刻保留一份爱。倘若心中无爱,那么我们会变得麻木,会不断打破道德的底线。”张羽始终认为,身为一张崭新的白纸,从第一笔起就要认真书写。


关键词: 儿科医生 牙齿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