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埃及医生穆哈默德·哈米德博士 的遂宁二三事

埃及医生穆哈默德·哈米德博士 的遂宁二三事

收藏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6-02-02 14:14

这个“老外”有点儿意思

——埃及医生穆哈默德·哈米德博士 的遂宁二三事

1月30日,来自埃及的进修医生哈米德依依不舍地向共事一个月的遂宁市中心医院的同事们一一告别。临行前,他告诉大家说:“下一次我会带着我的家人一起到遂宁来,这里有我的朋友们。”

去年开始,遂宁市中心医院陆续吸引来自南非、古巴、埃及等国的进修医生,但哈米德却是他们中最接遂宁地气的“老外”。用他在遂宁同事的一句话来说:“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哈米德的中国缘

学习海扶技术

他三次踏上中国土地

壮硕的身形、浓密的胡须、睿智的棕色眼睛,总带着和善微笑的圆脸,偶尔说话时会挑起双眉,看到每一个熟悉的人都老远道一声“Hello”,这就是来自埃及开罗大学的穆哈默德·哈米德。

年仅43岁的哈米德已是顾问医生(埃及最高级别医生职称),现在每年带教50多名硕博研究生,明年即将成为开罗大学副教授。6年前,他偶然从文献上看到了海扶技术介绍,为了掌握这一新技术,先后三次来到中国。在异国他乡,哈米德怀着运用海扶技术为本国患者解除病痛的真挚心愿,克服语言、文化、饮食、气候等不便,潜心学习,抓住每一次机会提升操作水平。谦逊、友善、幽默、聪明,这就是中国同事眼中的埃及医生哈米德博士。

哈米德的遂宁印象

在这里

他处处都要接地气

新年伊始,哈米德在国际海扶专家张炼的推荐下来到遂宁的海扶治疗中心。

在遂宁,哈米德是一个毫无违和感的外国人。因为,他够接地气。

因为语言不通,海扶中心专门为他安排了英语熟练的张彩医生照顾他,负责他和同事的沟通交流。因为身为穆斯林的原因,有特殊的饮食要求,同事们总担心他吃不饱、吃不好,每天带着他去遂宁的大街小巷,寻觅适合他口味的餐厅,隔三差五换着花样给他准备美食。哈米德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大家总开玩笑说,这段时间的任务不是给他减肥,而是一定不能饿着他,千万不能让他少一斤肉。

下班后,哈米德总喜欢四处走走,逛街、逛商场、逛超市。因为爱吃遂宁的水果和糕点,他总是大包小包往回扛,甚至还给他的妻子买了很多东西寄回去。他还无师自通学会了砍价。在商场,他独自一人用手势比划加计算器,成功砍了价并买到了喜欢的东西。

同事们带着哈米德游览涪江、灵泉寺、广德寺……每到一处,他总能发现中国和埃及相似之处。涪江让他想起了尼罗河,两条江河同样源远流长,同样哺育了两岸人民繁衍生息,同样诞生了伟大光辉的文明。他在广德和灵泉看到旱莲,埃及的国花正是莲花,而遂宁的市花恰巧也是莲花。在他眼中,虽然两国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迥异,但相似之处却在于友爱、善良、上进的文化内核一致,两国医生关爱患者、努力工作的职业特质相同。

让哈米德最感慨的是,他在这里遇见了一群特别努力、勤奋的中国同事。他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尽心努力地为病人治疗,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民。

哈米德的学习之旅

他要把中国的海扶技术

带回埃及

来遂宁前,哈米德并不太清楚,在这个比重庆小得多的城市里,自己能够学到些什么,也更没有想到自己会与这里的人们结下深厚的友谊。

埃及是一个丙肝高发的国家,肝硬化和肝癌患病率很高。哈米德此行是希望将海扶技术带回国内,为埃及的肝病患者服务。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半年内在埃及推行海扶治疗项目。

为了帮助哈米德更快地掌握海扶技术,张炼和何佳两位最优秀的海扶专家多次亲自为他示范教学,他也抓住每一个动手的机会,潜心学习。作为介入放射专家,他结合自己的特长,提出了很多独特见解,并为遂宁的医生们举办了一次讲座,分享了埃及介入放射医学知识。他还主动提出要参观医院的介入放射中心,努力争取每一个观摩恶性肿瘤海扶治疗的机会。

海扶的病员数量多,他总是从头到尾观看每一台操作,有时候疲累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或者喝杯咖啡。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向同事提问请教,他的认真劲也感动了海扶的每个工作人员。

哈米德与中国文化

对每一个文化元素

他都兴趣盎然

埃及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哈米德对中国文化尤其感兴趣。

在遂宁第一件让他骄傲的事情,便是学会了用筷子。用餐时,他看见周围的人都在使用筷子,便放下大家专门为他准备的刀叉,执意要用筷子。谁料想,他竟然学会了。然后,就再也不愿意用刀叉了。每天用餐时,他都要得意地向同事们展示他用筷子的技术。

一心想要体验中国文化的哈米德竟然碰上了同事王医生的婚礼。他兴致勃勃地跟着大家去接亲、过礼、吃席,甚至入乡随俗地学着抢红包、闹洞房。不过最让哈米德感触的是,婚礼上新人们双膝下跪向父母敬茶。这让他想起在埃及的婚礼上,新人亲吻父母手背的仪式,“虽然表达形式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但其中寓含的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含义却是相同的。”

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下,大家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个传统中国年Party,让他好好体验一次中国年文化。Party上,中国同事教他写春联,剪窗花,包饺子,一起热热闹闹过了一个中国年。

第一次拿毛笔,第一次写汉字的哈米德格外认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让大家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米八几大块头的哈米德剪起窗花来也是细致灵巧。“我经常陪我女儿做手工,这个窗花我要送给我女儿。”他开心地说。中国年让他想起了在埃及全家过节的情形。

在这里,不论医生、护士、司机,人人平等、友爱互助,在这里,每一个中国人都无私热情地帮助他、关心他,每个人都是伟大的人。哈米德将把中国人民、遂宁人民的友情带回埃及,用自己的能力架起中埃两国医学界的友谊和交流的桥梁。将来,他会带着他的家人一起回到遂宁,再回他的中国“家”!


关键词: 医生故事 埃及医生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