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那些离开医院的医生都去了哪儿?

那些离开医院的医生都去了哪儿?

收藏
作者:林久久 来源:健康界 2015-09-02 13:40

每一个想要学医或从事医疗行业的人都有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个人情结。


9月1日,张海鹏(冯唐)博士加入中信资本,主管医疗投资。

也许张海鹏这个名字让你觉得很陌生,然而冯唐你一定不陌生。

前些日子由范爷主演的《万物生长》你一定听说过。

这是一部根据冯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此外冯唐还出版过多本作品。

这位资深投资人,现在有很多title,诗人、作家、商人,他最初的职业,是一个医生。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是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医科大学。

他不做一个医生,怎么去从商从文了?

那些离开医院的医生都去了哪里?都去做了什么?

在急救台上做胎教

郑岚,曾是清华X-lab医疗健康创新中心秘书长。抛开头衔,他还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在他的微信个性签名上,他的自我介绍是:协和医生男家属。

于是经常被人问到:有一对双胞胎,又是医生,一定很有经验很专业,你们是如何给孩子做胎教的呢?

郑岚的爱人怀孕时在急救科,每天都会抢救很多病人,在急救台上做心电复苏,一抢救就是一个多小时,按到后来胳膊都没力气。

“如果非要说做胎教的话,那就是这样做的胎教了。”郑岚说。

医生的入职门槛非常高,但待遇并不与门槛匹配。博士学历,在协和工作,正式工作第一年,每个月的工资1000块,大家以为的灰色收入其实通通没有。一个礼拜工作六天,两个礼拜会有三次通宵夜班。说到爱人的工作,郑岚表示:很心疼。

当时一边在三星上班,一边在清华读MBA的郑岚想,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很自然地想到互联网,郑岚将目光投向了移动医疗。

当时做的一个品牌以及后来逐渐发展转型到现在,产品的主要目的都是为医生服务。

郑岚笑称,说我的团队是由协和医生、护士、协和家属共同组成的团队。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大量医生流失:“大家选择离开,是为了有一天能再回来”

甄丹曾在协和医院工作十年。

我问她,当初选择离开协和,来到这样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是不是周围的人都很诧异?

她笑说其实没有,“这个行业大家已经习惯流失了。”

从2009年第一次同仁医院耳鼻喉医生被砍事件开始,医务人员大量流失,且数量逐年上升。

“我流失了还好”,甄丹说:“只是个护士而已,但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医生,已经离开这个岗位了。”她虽然很镇静地说出这样的话,我还是感觉到她隐藏在平静里的情绪——心痛。

有的医生和她一样,在体制外做一些创新的事情,“有一些彻底伤心了,去做别的行业。我觉得这是老百姓特别特别大的一个损失。”

我们都知道一个医生的养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学习成本,大学专业学习大概需要5-8年,从院校毕业到独立出诊需要至少10年,在国外,培养一个医生大概需要200万美金左右,包括个人经费、学费、临床活动等。一旦一个医生流失,从成本上计算,即是几百几千万美金的损失。

当 年很多跟甄丹一起进医院的同事都是以当省的高考状元的成绩考进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他们非常努力。甄丹回忆说那会儿最忙的时候全团队抢救病人,12个小时不 眠不休,“一晚上送走三个病人,特别惨,所有人都在抢救。每个月拿着一千块的工资,可能一个礼拜都不能回一次家,从来没有人叫过苦。”

但自从徐文医生被砍,王浩医生被杀之后,很多医生都离开了,医疗在被推向一个格外艰难的境地。“当时很多特别优秀的同事都离开了,特别伤心。有一个同事特别聪明,那么厚的一本医疗书,中英双语,过目不忘,跟美国那边交流学术,一点不丢人,特别优秀。”甄丹说,“都走了。”

“如果没人努力,能救过来的就是0”

在《实习生格雷》中,有一个著名的神经科医生,每年接收的病人最终死亡的病人有那么多,比如说100位,每年救过来的有比如说20位。医生觉得很伤心:从我手里走了那么多生命。

很多人鼓励他说,如果你不努力,如果没人努力,能救过来的就是0。

医生没有医治好病人,病人死在手术台,这对于医生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甄丹讲到,协和有一位老教授,医术精湛,一辈子广受赞誉。后来,接收一个病人,结果病人医治无效,去世了。病人家属医闹闹的很凶,最后老医生不堪重负,最终在家上吊自杀身亡。

“两边都很痛苦”她说,作为一名护士,她看到的视角不太一样,一边是跟她一起天天在一线奋斗,可能几十个小时不眠不休不回家的同事,虽然很辛苦但是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一边是她很心疼的患者,有些人为了治疗倾家荡产,最后财尽人亡,“两边都说很悲惨的”。

医 生觉得你为什么不听我的,我都是为你好,患者会想,你是想从我身上多赚钱?或是你想拿我做研究?实质上缺乏的是一个桥梁,因此理解很难建立。根本原因在于 医疗体制的问题。整个医疗体系的分工不均,大医院就医门槛低,挂号费都一样的情况下,大家自然都往大医院去。导致大医院超负荷运作,医生分配给每个患者的 时间格外受限,得不到充分的有效沟通,患者不理解医生,认为没有得到重视,误会由此累积。

那些离开岗位的医生都去做了什么?

这些离开了岗位的医生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如果他们做的是和医疗不相关的事情,最后还是会转回来。比如说冯唐。

冯唐作为一个作家被大家广为熟知,“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流传甚广的小句就是出自他手。这个写得一手冯式风流小诗的作家在此之前的身份是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和麦肯锡合伙人,2011年,曾担任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

“这 些人是不会放弃掉这个理想的,翻过来一定会做回医疗相关的事情,他们会通过已有的知名度做和医疗相关的事情,比如张羽写《只有医生知道》,比如冯唐的《万 物生长》。每个人最初选择这个行业都是有情结在的。”甄丹还提到微博上粉丝百万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她说,这些人的离开不是因为不热爱这个行业,恰恰 是因为更爱这个行业。有很多无奈,比如急诊,只有20张床,为了接纳所有病人,住了60个,还是会不停地有人来,当无论是机器还是人力都无法挽救他们生命 的时候,特别无助。“大家选择离开,是为了有一天能再回来”,甄丹说。

这么多年医护行业的工作中,她看到很多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医生,其实很苦很大压力,很多人都是在坚持。

关怀医生,还生命以尊重

每一个想要学医或从事相关护理行业的人都是有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个人情结。给医生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有时间在专业上做研究,项目细分,实现分级诊疗,找到患者病症所在状态下最适合的医生,让患者有处可医,不要过度医疗。

还他们以尊重,给他们以关怀,这不仅是对他们职业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关键词: 医院 医生

医友评论 4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陈阳 2015-09-09 10:49

看得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了……

梅海双 2015-09-04 14:08

如果没人努力,能救过来的就是0。 希望大家都看到这句话。

王丽娟 2015-09-04 09:36

有见解

赵志辉 2015-09-02 15:41

国内的: 鲁迅,郭沫若都是弃医从文 。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