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我只是做了医生的本职工作

我只是做了医生的本职工作

收藏
作者:郑刘英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2015-05-11 09:33

为了感谢医生对老伴的救治,市民吕阿公曾“锲而不舍”五次送红包,却五次被拒,吕阿公为此感动不已。这位让吕阿公感动的医生正是温医大附一医神经外科主任郑伟明医生。

郑伟明医生,1983年在温州医学院(即现在的温州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守在神经外科的岗位上。在记者提起当年的“送红包”故事时,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他作为医生应该做的。

一台手术近10个小时

忙碌是常态

忙碌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常态。每天7:30到岗,查房后,8:30开始进入手术室,直到下午四五点才从手术台上下来,有时到晚上七八点钟也是常事。这是郑医生一天的基本工作。“在神经外科,一般重病、急诊病人较多,手术时间也较长,一进手术室就是一天时间,中饭也顾不上。”32年来,他几乎没有周末可言,更谈不上休假。“老爸你好好想想看,你有多少时间陪我出去玩?”郑医生的女儿曾这样向他抱怨。

最大的成就和回报是

病人的康复

如今,郑伟明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医生和病人彼此能够相互信任。作为医生,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郑伟明有自己的四大原则:1、全心全意对待病人,尽力把病人治好。2、与病人家属做好沟通,取得充分信任。3、把自己所有的才能用在治愈病人上。4、严于自律,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收红包,不收回扣。

谈到这么多年的工作成就,郑医生感叹:没有比“一个通宵忙下来病人终于得救”更让人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事了,再忙再累也值了。

除了手术、门诊,如遇突发事件,还要及时赶往现场支援。4·14的苍南矾山训练网倒塌事故发生后,郑医生和其他3位医生第一时间到现场支援。7·23动车事故期间,接到医院紧急电话后,郑医生从丽水会场连夜驾车赶回医院,连续工作15小时通宵抢救患者。救死扶伤是第一天职,郑医生说:“做医生,就要随时待命。”

工作中的最大困惑是

医患间的不信任

看病送红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医生收红包或者“被红包”的现象还是存在。

谈及看病送红包,郑伟明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医患之间没有建立一种完全的信任。他理解患者和家属的想法,“病人和家属为追求心理上的安慰,总认为送了红包或找熟人就医,医生会对病人特别关注,做手术时会格外小心些。但其实,没有一个医生是不想尽心去救治病人的”。

“曾经有个病人,本来我们组已经给他安排了手术,但突然病人说不做了。过了半个多月,他又住进了另一组。但因为这个手术比较大,另一组医生希望我和他们一起做,这样病人家属就很尴尬。后来病人家属跟我说,因为我不收红包,他怕我不用心做手术。”

这件事情让郑医生深有感触却有些无奈:“现在市民对医生的信任度在下降,但这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问题。这种环境下,我们除了考虑看病,还要考虑会不会有纠纷,这些让人很纠结。”郑医生认为,也许不收红包,会让病人一时不安,只要用心救治,这样的不安就会消除;而一旦收了红包,反而会加大患者的不信任感,让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32年的兢兢业业,郑伟明医生获得了很多个人荣誉:2013-2014年度温州市劳动模范、“最美职工”、2013年温州市首届“医德模范”、2013年温州市第六届师德楷模……而面对这些荣誉,他还是那一句:“我只不过做了医生的本职工作。”

关键词: 医生 医德

医友评论 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