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了,患有原发性高血压

会员88189628 1岁 已回复
今年31岁了,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怀孕吗?谢谢
补充提问:
症状:血压升高 最近一次血压值:140/95mmHg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魏飞宇 医师 昆华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已帮助用户: 61287
原发性高血压控制好的是可以会怀孕的,这个不会有影响的,
有用0
关注
钱凯莉 医师 赤松中心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3106
问题分析:您好,高血压患者是可以怀孕的,不用担心,但是高血压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在怀孕期间,可以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可以使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在降压的同时还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可以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
意见建议: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祝早日康复。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高血压的患者平时是需要长期服用降压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当然饮食上有所注重对病情也是有好处的。
意见建议:科学研究发现,芹菜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如果血压太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一般首选是氨氯地平,同时平时最好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适度的活动,监测血压。
有用0
关注
孙占山 医师 淄川区仁和医院内科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绞痛,...
已帮助用户: 2255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患有高血压可以怀孕,前提是控制好血压,高血压多与高盐饮食,吸烟酗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情绪激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适当运动,减肥,避免情绪激动,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希望能帮到你。
有用0
相关问答

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原因不明的,可由于遗传,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导致。可导致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耳鸣等。如果伴有高血压应该注意低盐饮食,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伴有肥胖减轻体重,如果不能控制应该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确实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作用机制也很复杂,一旦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一定要每日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高血压病人不光要服用药物控制,还得配合饮食,运动和作息调理,才能报血压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更改药物在专科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改药物或计量,定期复查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清淡,进低盐饮食,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控制体重。定期体检。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于病因和病理不同,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的治疗高血压,才能够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产生,而继发性的高血压首先要治疗原发病,然后才能够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展,如果原发病控制不好,仅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如果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高血压以后才能够诊断,高血压病,同时也确定了不同的治疗原则。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孕妇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会遗传给胎儿。
通常情况下,在医学上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而对于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原因,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情况有可能会遗传给胎儿的情况。若是孕妇患有原发性高血压,需要到正规的三甲医院进行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或者是预防。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原发性高血压其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应用有关降压药物,使血压得以顺利控制,唯有把血压稳定地控制住,才能降低某些并发症,与此同时,降压药物也不能随便停服,必须定时服药,而在饮食上也必须以清淡饮食为原则。不吃油腻高糖的食物,还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控制病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首先,遗传原因,在所有的人群中,60%以上的人都有过家庭史,现在一般都是由多个近亲遗传组成,30%-50%的人都有这样的家庭背景。
心理和外界的原因,长时间的紧张、焦虑、不良的视力等都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年纪在四十多岁以上的人,其发病率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增加。由于饮食不均衡,摄入过量的钠、钾、过量的酒精、过量摄入的饱和脂肪酸等会导致高血压,而抽烟则会加快血管粥样硬化,成为血液中较高的风险因子。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