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偏方,失眠的偏方有哪些,得了失眠怎么办

会员1141360 19 已回复
大部分的人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生病时;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而所谓失眠治疗,也就是用药调理,目前调理失眠的这方面的专业药物有泊卡妮,泊卡妮在国内上市以来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信赖。 偏方大多来源于民间。很多人想要找寻偏方,其实是为了更快更有效的针对的自身的病症。不过偏方大多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有些确实有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皆可。还是相信科学技术比较好,如泊卡妮,就是现代高科技产物,更安全和可靠一些。能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调节睡眠,还能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失眠多梦的偏方有: (1)食醋一汤匙,倒入一杯冷开水中饮之。 (2)经常失眠者,用莲子、龙眼、百合配秫米(粟米)熬粥。 (3)血虚失眠者,可常服藕粉,或用小火煨藕加蜂蜜适量吃;也可用龙眼肉10g,红枣5个去核,蒸鸡蛋一个食用,每日一次。 (4)心虚、多汗、失眠者,用猪心一个切开,装入党参、当归各25g,同蒸熟,去药,吃猪心并喝汤。 (5)因高血压而致的失眠者,用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 (6)怔忡不安而失眠的病人,取芭蕉根50g,猪瘦肉100g,同煮服用。 (7)神经衰弱的失眠患者,可取莴笋浆液一汤匙,溶于一杯水中。 (8)临睡前吃苹果一个。或在床头柜上放上一个剥开皮或切开的柑橘,让失眠者吸闻其芳香气味,可以镇静中枢神经。 (9)洋葱适量捣烂,装入瓶内盖好,临睡前放在枕边嗅闻其气。 失眠预防方法: 1、放下负担,放松心情,以一种平和心态面对世间纷争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 3、可以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运动 4、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补脑安神的食品,如小米、红枣、核桃等 5、睡眠环境很重要,避免灯光,卧具舒适为宜 说了很多,但愿对你的失眠有帮助。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孙静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输卵管阻塞,附件炎,排卵期出血
已帮助用户: 84452
你好,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工作和学习压力过重,环境改变,噪音,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过饱,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失眠.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规律化,养成定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然按时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贮储,睡多了无用
有用0
相关问答

每天晚上可以用艾叶草熬水泡脚,然后再喝一杯纯牛奶。每天可以放一些治疗音乐,睡觉前也可以听一听。饮食上吃点儿板栗,蘑菇,木耳,长山药之类的食物,对睡眠非常有帮助。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严重失眠常常是焦虑症、抑郁症的症状之一。根据症状会做检查,如近红外光脑成像、心理量表,会给予相应的抗焦虑、抗抑郁或者抗强迫的药物处理。也常常会用叫做抗精神疾病的小剂量的增效剂协助处理,使其尽快从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状态中得到缓解。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失眠可以按摩涌泉穴,风池穴,可以把两手指曲成弓状,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印堂,有没间向前额两侧抹,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治疗失眠。另外也可以用两手拇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用力旋转按揉,然后按揉脑后以感觉酸胀为宜。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有很多方法,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成年人的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都非常有效,通常包括睡眠的卫生健康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治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睡前可以听一些柔和单调音乐。忘记烦恼,心情放松,从而安然入睡。可以喝一杯温热的牛奶,也有安神的作用。主要牛奶对体虚而致神经衰弱的催眠作用尤为明显。睡前可以泡个澡或者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彻底失眠就要根据引起失眠的原因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1、睡前可以喝牛奶、洗热水澡、梳头等。
2、平时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还可以服用中成药辅助治疗,还可以通过针灸、理疗等,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助眠的作用。如果有明确的病因,可以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由心理疾病造成的,比如抑郁、焦虑等,可以进行心理学治疗。严重者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镇静、助眠的药物。如果入睡困难,可以用短效催眠药,平时应该多参加交际活动,保持乐观心态。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