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跟治糖尿病的药 强肾消渴欣胶囊可以吗?

会员5770728 45 已回复
全部症状: 口腔:口干、口渴、饮水多、口腔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水肿、牙龈肿痛、牙齿扣痛、或口腔内有灼热感觉;

  (2)体重:体重缓慢减轻,且无明显的诱因;

  (3)体力:疲乏、常有饥饿感、出汗、乏力、心悸、颤抖、低血糖;

  (4)尿液;男性尿频、尿液多;

 入院检查:空腹血糖11.49mmol/L,餐后血糖18.8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8.6%,尿蛋白二个加号,尿微白蛋白218mg/L,提示糖尿病肾病3期。血压170/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2级(高危组),B超检查提示重度脂肪肝,谷丙转氨酶81单位(肝功异常),患者同时检查血脂异常(甘油三脂184mmol/L),并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发病时间及原因:

治疗情况:求跟治糖尿病的药 强肾消渴欣胶囊可以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朱连科 副主任医师 唐山利康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擅长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
已帮助用户: 161943
病情分析: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的提没糖代谢紊乱性疾病,此病需要长期用药,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
有用0
陈树蕃
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慢...
已帮助用户: 19
问题分析:你好 尿毒症患者需要严格注意用药安全和饮食安全,下列药物和食物需要严格禁止。 中药:朱砂、雷公藤、厚朴、汉防己、木防己、金线莲等。 西药:类固醇、四环素、消炎止痛药;无论口服、注射,并可能含于各种感冒药之中
意见建议:尽量吃清淡吧,肉什么油腻的就最好不要吃了 不然肌酐高了更不好办 会酸中毒 平时吃饭要记得吃碳酸氢钠片 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祝你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酒酿。
因为酒酿中含有可以让身体上火的物质,而且酒酿还含有大量糖分。糖尿病人喝酒的话会导致血糖浓度大大提高,对病情非常有害。为了引起重视和调整饮食习惯,平时患者可以多吃玉米、荞麦、燕麦等粗粮,从而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不要吃热量高、胆固醇高的食物,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多运动,避免肥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消渴症和糖尿病是同一个病,可以从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诊断。
消渴症是中医的经典诊断,因为患者的症状是典型的口干、多饮、多尿,口干导致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是西医的经典诊断,因为患者的表现是尿中糖分增加,糖分超过正常人的浓度,所以称为糖尿病。当然,这两种疾病本质上都是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血糖和血液中糖浓度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病理生理变化,包括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对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因为现在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其治疗也越来越个体化和整体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消渴不一定是糖尿病。
消渴是中医医学术语,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糖尿病的病例大部分是糖尿病的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糖尿病,比如尿崩症。所以糖尿病的发生不一定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其余病引起的。建议患者在出现解渴症状后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患上糖尿病之后,需要多吃清淡食物,多多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以免发生其他并发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治疗糖尿病的消渴丸副作用大,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胰岛细胞功能不全:降糖主要是刺激胰岛细胞功能分泌胰岛素,长期刺激可能加重胰岛细胞功能不全,甚至完全丧失胰岛细胞功能。
2、引起低血糖:消渴丸的降血糖作用,即使体内血糖降低,消渴丸中的降血糖成分也会刺激胰岛细胞不断分泌胰岛素,容易引起血糖下降,消渴丸含有降血糖成分,导致低血糖频繁发生的低血糖对老年患者非常不利,不仅可能引起生命危险,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肾脏负担。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虽然绝大部分糖尿病病者都会出现消渴症的症状,但是只有消渴症这一个症状是不能判断是否患上了糖尿病的。应该到医院检查饭前血糖浓度,而且有三次超标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为糖尿病。饭后血糖没有太大意义,如果只检测一两次也不能确诊。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消渴症就是糖尿病,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