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1岁有高血压210左右最近3年都带有咳嗦走路无精神最.....

会员71880972 7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男71岁有高血压210左右最近3年都带有咳嗦走路无精神最近咳嗦痰带血丝拍片费部有小结经医生诊断80%判断为肺癌老人身体不太好可以进一步怎么治疗比较好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最近几天去拍照了 以前没有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目前怎样做比较好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你好!成人正常血压以90-120/60-90mmH过,为标准,高于或低于此值都属于不正常的。虽然标准是这样的,但老人或高血压病人可以适当高点,以身体无不适,不影响脑供血为度。
意见建议: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如需要增高严重,引起血管痉挛,影响脏器供血时会表现出供血不足的症状。
有用0
关注
黄培 医师 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内科
擅长: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糖原贮积病Ⅱ型,糖原贮积病Ⅰ型,...
已帮助用户: 157701
问题分析:你好,血压还是比较高的像这个情况的话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销售的情况最好及时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来进行控制。
意见建议:肺癌这个疾病的话还需要配合使用,复方斑鸠胶囊来进行治疗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能是局部的微循环紊乱。如果血压稳定,按时服药,不会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认知力,记忆力,定向力都没有问题,所以不用担心。四肢发冷,局部发紫,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高血压手掌发红,常与周围血管扩张有关。也有可能是吃了药物不良反应,也有可能是接触了其他物品。手掌红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阴虚有关。
建议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做检查,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患者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急躁、焦虑不安、活动以后、劳累以后、喝了咖啡以后血压会突然上升,需要休息、吸氧、监测血压。
血压超过180/110的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可以服用尼莫地平片、倍他司汀片等治疗眩晕的药物。如果没有效果,需要尽快可以拨打120,或者通过静脉注射降血压药物缓解。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有可能是血糖血压偏低造成的乏力,无精神,应注意补充营养,补充蛋白质。还有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造成的,应多吃以清淡为主的饮食,同时应加强运动,加快新陈代谢。还有就是精神压力过大,也会造成整天乏力无精神,应使身心保持平和并且得到良好的放松。还有可能是因为近期睡眠不足造成的,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纯中医中药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任何人都可能患有高血压,与体态没有直接关系。
可能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药物的影响或者是一些疾病的影响,都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情况。
建议养成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这些对于预防高血压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饮食当中一定要做到少吃多餐,不要暴饮暴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男方高血压不影响怀孕,但还是建议患者先进行调理,等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再进行备孕,避免其他情况的发生。
另外,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油腻、较咸的食物,如咸菜、火腿肠,此类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盐,盐中含有丰富的钠元素,如果摄入钠盐过多,会导致血压增高。
2、建议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茄子、豆芽、胡萝卜、海带、紫菜、苹果、香蕉、猕猴桃、西瓜、梨等。蔬菜和水果不仅能够起到调理血压的作用,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男性高血压病可生育,由于高血压病具有慢性,非传染性。
高血压这种疾病有遗传倾向,存在着家族性高血压。不经基因传播,应控制膳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量,适当用些镁或者含钾较多的物质,含钙较多的几种食品。另外,高血压患者也需要定期检测血压,及时治疗。如果没有严重心、脑血管等危险因素,只要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和运动就可以了,一般可生育,控制好血压一般不影响胎儿发育。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以维持正常体重。但一经确诊,就是高血压,仍需规范,正规治疗,坚持血压变化监测,且须终生服药治疗,不能自行停用。还要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