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右小腿肚子静脉血栓,我

会员59147407 27岁 已回复
剖腹产后右小腿肚子静脉血栓,我想问这种病能根除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献武 主任医师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腰腿痛,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腹部创伤,静脉曲张,...
已帮助用户: 27315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信息提示剖腹产术后右小腿出现静脉血栓,这种情况应该是怀孕期间腹部压力过大造成的。
意见建议:这种情况建议你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同时注意穿紧身的裤袜,晚上休息时可以在下肢位置放置6-10cm褥垫,促进静脉回流。
有用0
卜庆云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已帮助用户: 12997
病例分析:你好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要及时,才能根治。
意见建议:建议:1、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血栓形成范围及程度 2、视造影表现确定是否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是必须要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最佳时间为半个月内,一个月内还可以,超过一个月血栓机化一般没办法完全消融,长期以后一般五年左右会出现血栓形成后遗症)。 3、建议尽快于当地市级以上大医院介入科就诊治疗(一般市级大医院才开设介入科,不是血管外科治疗范畴)。
有用0
关注
张卫华 医师 巩义市康店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阴道毛滴虫病,子宫直肠窝积液,盆腔积液,经期肿胀
已帮助用户: 7463
问题分析:产后由于血液的粘度高就会造成下肢血栓形成的,你可以及时的溶栓治疗,注意观察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避免造成不适
有用0
郑爱容 护士 北京馨康综合门诊部妇产科 个人诊所
擅长:盆腔炎,附件炎,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霉菌性阴...
已帮助用户: 2853
问题分析:你现在有没有什么症状,一般静脉血栓是可以治疗的,能不能除根那得看个人体质了
意见建议:我建议你先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凝血功能,然后上医院给你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最好还是要去医院根据你的身体情况给你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右小腿静脉血栓有以下方法进行消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穿弹性袜子,可以帮助血管的血液循环,缓解下肢的浮肿。第2步:首先在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不要按摩患肢,同时做好患肢防护,防止外伤,避免引起血栓脱落,诱发严重的肺栓塞。此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还需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急性期的患者一般采用低分子肝素或者是肝素抗凝治疗,急性期以后可以应用新一代的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班,防止血栓持续蔓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右腿静脉血栓分为浅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一般不严重,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红肿疼痛,触诊可达条索样硬结。建议局部冷敷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栗子提取物或羟苯磺酸钙。还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等进行治疗。
绝对要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挤压患肢,还要保持饮食清淡。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产后静脉血栓是形成血栓的高危时期,治疗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第1个要点:仰卧,抬腿,促进静脉的流动,缓解四肢的水肿。特别是脚跟要用靠枕,不要挤压小腿的后侧,以免造成血液凝块的掉落。第2个要点是急性期行下腔静脉滤器,然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抽栓术,以及介入导管内插管溶栓。第3个要点是服用抗凝剂和溶栓,对于血栓大块的患者,可以进行腹腔内消融。
在日常生活中,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产后静脉血栓的早期表现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小腿的肿胀,还有一些人会表现出轻微的小腿肌肉酸痛,这些都是因为产妇在分娩后长时间卧床活动少,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
一些早期的小肺栓塞会导致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从而导致血栓的进一步恶化。产后患者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防止肺栓塞。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产后静脉血栓能治愈。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产后静脉血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妊娠时,由于子宫中的胎儿挤压了下腔静脉,可能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大量的血液滞留于下肢,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妊娠后期,腹部压力降低,腹部血管不会继续压迫,下肢血液循环顺畅。可以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导管等方法来促进血栓的机化吸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到正规医院做一个正规的全面检查,在指导下合理的用一下药物,心情也不要过度紧张,放松心情,如果病情不加重,可以合理的按时休息,不要干重活,避免过度劳累。合适药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