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踝关节内侧骨折可能会有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1、局部肿胀:内踝部骨折后会出现局部肿胀,一般不能清晰触及到内踝尖。
2、局部疼痛:患者骨折局部的压痛明显,可能会有骨磨感或骨磨声。
3、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踝关节功能障碍,出现内踝骨折后,踝关节的屈伸和内翻运动都会有很大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骨股颈骨折三个月不能走。具体分析如下:
股骨颈骨折通常好发于中老年人,可能是受到外伤导致的,一般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经过适当休息,术后6周一般可以扶双拐下地,患肢能够部分负重活动,但是骨股颈骨折完全愈合需要12~24月,因此,股骨颈骨折后三个月是不能行走的。
通常情况下,脚踝骨折3个月一般是能走的,但是可能需要用拐杖。
如果脚踝骨折的脱位较轻微,或手法复位后的部位已达到解剖学复位,可以采用石膏固定术。一般在拆卸石膏的时候,骨折已经基本愈合,可以用脚着地,但是不能全部负重,必须靠拐杖进行保护。3个月后患者可以再进行一次检查,如果骨折线消失了,可以试着负重,一般不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感觉到疼痛,可以用拐杖过渡一个月,让其能够正常行走。
出现内踝骨折后3个月内可以锻炼,为了保护踝关节,当外固定达到6周后应该解除外固定并主动练习踝关节活动以尽快恢复踝关节功能和避免踝关节僵硬。
由于关节骨折固定6周以上者一般关节僵硬、功能不易恢复,骨折愈合前即受伤3个月内患足负重要尽量避免。术后3个月可开始负重练习可做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
骨折三个月会肿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通常,肿胀是由两个因素造成:因骨折,使得局部静脉受到极大损伤,刚从地面下来活动时,使静脉回流障碍加重,因而造成肿胀;一般来说,在进行骨伤科疾病检查时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估。针对这一现状,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着急,通常处理方法是等待肿胀严重,睡觉抬高患肢,消肿后继续运动。若抬高患肢,亦无法消肿,高度怀疑有血栓可能,这一现象是反常的,需进行彩超检查血管,如发现血栓,视具体病情行溶栓或手术治疗。
骨折三个月用消肿止痛的药物可以起到缓解肿胀的情况。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三个月之后,患者的肿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局部血管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导致了患者的全身浮肿。消肿的方法很多,一般都要注意如下。一,如果患者的下肢水肿严重,可以将患肢抬到比自己的心脏更高的位置,有利于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消肿。二,可以在局部涂抹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在煎煮之后进行熏蒸,一日两次,每次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效果会比较好。经常使用的是延筋、通骨草、白芷、当归、杏仁、甘草等。三,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或者是局部涂抹活血化瘀的膏药,这样才能缓解水肿。上述治疗方法只作为一个参考,需要在医师的建议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