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出生时是28周体重2斤4两。在医院住了50天。可是出院后一个多月,今天又出现呼吸暂停。
这种病是否可以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早产儿的继发性疾病,其原因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在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呼吸窘迫,而且会逐渐加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是肺透明膜的形成,也就是所谓的肺透明膜病。目前,由于糖皮质激素的防治,以及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以及早期CPAP的使用,导致早产患儿的发病率降低,RDS的典型症状和严重性也有所改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办法有很多。当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候,一般72小时内是比较危险的时间段,72小时之后,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缓慢形成,病情逐渐趋于平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数是肺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的,和早产有关系,应当进行营养支持,注意保暖,及时清理呼吸道的痰液等异物,并进行吸氧治疗,配合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辅助治疗,还应该纠正体内的电解质紊乱。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呼吸暂停一般是原发性的,多见于胎龄小于34周,常发生在生后3到5天,主要是因为早产儿脑干呼吸控制中枢发育不成熟,主要是因为早产儿脑干呼吸控制中枢发育不成熟。
还可能是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较弱,因此早产儿,呼吸一般呈浅快,不规则形,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和周期性呼吸,因此早产儿特别要观察呼吸的情况。
一般的方法就是保温,放置在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再者就是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最后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要逐渐增加到,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喂养,热能不足使辅以部分静脉营养,纠正酸中毒。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成年人的呼吸顺畅,肺泡可以收缩,但是呼吸窘迫的婴儿因为肺部表面缺少活性物质,肺泡容易塌陷,造成氧的流通受阻,从而引起呼吸窘迫。
目前,基层医院新生儿的病死率很高。如果是在正规的新生儿科,抢救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另外,如果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还会伴随着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干、吸气三凹症,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
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患婴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到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