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继续关注,谢谢!

会员4124765 41-50 已回复
与2009年底行脾切除术+喷门血管离断术,2周前再次出现黑便,经抗炎、止血治疗后缓解。1周前出现间断性腹痛,不伴有恶心、呕吐等。腹痛部位不固定,主要位于右下腹部,查体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8月12日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糜烂性胃窦炎(2级),门脉高压性胃病”
腹部B超:肝硬化,门静脉左支及右支附壁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CTA: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腔静脉血栓形成,门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形成,肠系膜密度增高。
肝脏血管DSA: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延迟,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内,予以尿激酶治疗。
DSA术后与20/8尿激酶90万U经DSA导管注入;23/8复查DSA提示门静脉血栓较前缓解,再次予以100万U经导管内注入,24/8拔出导管,仍有间断腹痛伴低热,体温最高38度,现症状无缓解,已使用止痛药。
您有什么好方法吗?身体虚弱,医院又要求禁食,近一个月时间每天只能进食米汤,还是烦请您给予指导.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华 医师 安徽省地勘局三二六医院内科
擅长:痛风,高血压,糖尿病.乙肝
已帮助用户: 7847
病情分析:你好,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病人现在主要以门脉高压和血栓为主要病症,我认为目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肝移植的,当然,这是不太现实的
意见建议:可以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施他宁持续静脉点滴或善得定,期望能够降低门压,必要时情况许可可以再次经肝或经颈静脉尿激酶直接注入,也许可以稍缓解一点,如果病人肝功能尚可,还可以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不过此手术风险大,预后差,极易诱发肝昏迷,需要十分的慎重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要关注尿蛋白,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1.糖尿病患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达标可能引起蛋白尿,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的出现。
2.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期未见明显蛋白尿,只是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期患者出现间断蛋白尿。期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前三期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早期规范的降尿蛋白尿治疗可逆转病情进展。
3.患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小血管的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长时间血糖控制不良有关,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早期一定要关注尿蛋白。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预防糖尿病眼病的方法如下:
控制血压和血糖:血压、血脂、血糖是否正常,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非常重要。因此,患者应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其中血压不稳定,反复升高时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最根本的措施。其中,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二十年后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在控制良好的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仅为10%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因此,血糖的稳定对控制糖尿病性眼病非常重要。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近几年物质条件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民的交通和饮食习惯都有了显著的改变。肥胖症不但会损害身体的外观,也会引起许多的卫生问题。肥胖症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子。
体重每增加10kg,其血压升高3mmHg,舒张压升高2.3mmHg,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发生率分别提高12%和24%。所以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体重过重还是过胖,下面有两项重要的标准。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患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太重视了,问题不大,重视疾病者通常治疗依从性较高。这类病人通常定期测血糖并有良好的饮食控制。
反之若对疾病无动于衷,则易忽略血糖检测,且治疗依从性较差,这对糖尿病康复不利。有糖尿病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根据血糖情况,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避免并发症。
糖尿病大部分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建议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是发烧前的寒战,预示体温会很快升上来,尽快物理降温,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应该放松心情,生活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首先保暖是第一的,要多加衣物,可以用一些温补的中药进行调理。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有了胎心胎芽后如果没有特殊不适是不需要关注孕酮变化的。但是如果从前有过流产史需要关注孕酮变化,因为孕酮值过低时会引起流产。孕期要定期产检,完善胎儿彩超检查明确胎儿发育情况,同时完善血常规、微量元素、病毒9项、肝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等检查。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