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压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会员54128089 3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血压高,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保磊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癌
已帮助用户: 12220
问题分析:根据您的描述,高血压诊断明确,建议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意见建议:建议低盐低脂肪饮食,到医院行肾脏彩超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可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
有用0
关注
唐云 医师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病
已帮助用户: 13591
问题分析: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提问,临床上一般建议人体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而且要连续测量三天,都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才建议使用降压药物。
意见建议:请问你具体的血压是多少?如果说血压并不是特别高,建议从饮食生活上进行调理就可以了,少服用有利的食物,适量的运动。如果说血压超过了140毫米汞柱,那么需要服用像硝苯地平缓释片之类的降压药物。
有用0
关注
胡瑶 医师 武汉市东湖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部疾患 妇产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112
问题分析:现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主要是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药物。
意见建议: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清淡,戒烟禁酒。
有用0
关注
韩荣 医师 仙桃市毛嘴中心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肝腹水,脂肪肝,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硬化...
已帮助用户: 32
问题分析: 血压具体在什么范围,有多次检测吗,某单次的血压高不能说明问题
意见建议:1.低脂、低盐饮食。2.加强运动。3.检测血压波动。4.确诊为高血压病者,合理药物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血压高的危害有引发疾病、损伤身体器官等,不利于身体健康。
由于血压高的发病速度较慢,病情进展较慢,大约50%左右的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因此其危害往往被人们忽视。需要注意的是,心肌梗死、脑梗死、夹层动脉瘤等,都与高血压有关,因此需要引起重视。高血压看似没有任何的征兆,但对心脏、肾脏、血管、脑部都会造成伤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低压指的是舒张压,高于90就考虑是高血压,当低血压偏高时,首先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令血压增高的原因,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排除继发高血压后,服药控制血压。接着要做肾功能、肾上腺CT等相关检查。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多因起病年龄相对较晚,年纪大发生比例较多,此外还有家族史等。继发性高血压比例相对较少,但病因较为明确,例如肾脏原因、或药物原因等,但高血压一旦形成必须保持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控制疾病,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而危害到身体健康,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这样才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等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到200出现的最常见的风险。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偏侧四肢机能紊乱、心前区疼痛等表现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如果患者的血压超过200,只是有轻度头痛的症状,也要及时就医。要注意在160/100的范围内使用一些其他的药物,避免出现突发的心血管疾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人体血压高没有好处,但是血压过低也没有好处,需要将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内。
人体的血压在90-140mmHg,舒张压在60-9mmHg,不能出现高、低的血压,否则会导致脑血管爆裂、眩晕、头痛、低血压、眩晕、休克等症状。如果出现高血压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控制血压。
因此,血压高或低并没有什么益处,最好是在标准范围以内,才属于正常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血压高的症状表现如下:
一,头晕。
二,头痛。患者出现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
三,烦躁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四,肢体麻木。
建议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要每天检测血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散步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