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家小孩9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指数是22,从昨天起反...

会员53725483 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你好我家小孩9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指数是22,从昨天起反复的发烧,今天量出体温都40度了,身上还起了红点点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志新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
问题分析:小孩9个月超敏c反应蛋白指数是22,从昨天起反复的发烧,考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检查血培养+药敏;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应静点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清热解毒的药物如喜炎平、炎琥宁、痰热清、双黄连;+多饮水
意见建议:体温超过39.0℃时;需到医院应用药物(安痛定、地塞米松;肌注)及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头枕冰袋退热;以免高热惊厥;
有用0
关注
黄坤 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消化疾病、肝病、心血管病等内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1462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提供的情况,考虑孩子可能有感染问题。
意见建议:建议儿童专科医院就诊,完善血常规等检查,目前可予以退热对症治疗
有用0
关注
夏洪波 副主任医师 胶南开发区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梗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症,出血性脑梗死,脑...
已帮助用户: 4566
问题分析:你好!发热、超敏C反应蛋白高多是细菌感染的表现,身上出现红点不能排除链球菌感染。
意见建议:你好!建议给予抗感染治疗,体温超过38.5给予退热,看看医生排除一下猩红热。
有用0
关注
崔婷婷 医师 和平区中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急性喉炎,小儿肺炎,小儿感冒,小儿惊厥,小儿流...
已帮助用户: 7355
问题分析:C反应蛋白增高,反复高体温,很可能是细菌感染造成的。
意见建议:如果吃药控制不住,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输液治疗。
有用0
关注
滕圣元 医师 肥城市建设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科 一级
擅长:喘息样支气管炎,肺炎,感冒,过敏性肺炎,哮喘,细菌...
已帮助用户: 48250
问题分析:首先考虑是出现了婴幼儿急疹,可以给孩子配合使用退热贴退热栓辅助退热,可以给孩子继续观察体温,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需要积极就医。
意见建议: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白细胞总数升高的情况,需要积极配合使用阿奇霉素,消除炎症,病毒感染的话,可以配合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可以给孩子配合使用牛磺酸颗粒,辅助退热,如果出现了搔痒,可以配合使用止痒颗粒。
有用0
相关问答

快速超敏CRP,指的是C反应蛋白的检测,CPR正常值范围在5mg/L-10mg/L。如果是低于检测范围,可以认为基本正常。但以更加精细的临床经验来看,正常范围应该更低。因为完全没有任何症状的正常人,检查C反应蛋白一般都是小于1mg/L。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小孩平时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就想买些维C给孩子吃,维C小孩可以吃。是药三分毒,不建议药补,还是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随便服用药物,以免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后果。平时也可以把水果打成果汁给孩子喝。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身高通常代表患者处于应激急性期,常见升高的原因有剧烈活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等病原体感染。通常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应该在小于20的范围以内。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C反应蛋白高说明有机体有炎症、感染、创伤、肿瘤,甚至心血管疾病等。上世纪40年代,肺炎链球菌的细胞壁上C多糖体内有一种蛋白可以跟C多糖相结合、相反应,故称为C-反应蛋白又称为急性时相蛋白。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正常(正常饮食能力)的人没有服用维生素补充剂或矿物质补充剂,但可能有害。儿童的维生素更是如此。如果宝宝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维生素补充剂对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娃娃获取维生素的方法是每天吃良好食品。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