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类风湿患者有十年的病史我今年37岁我28岁那年...

会员50964114 37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是一位类风湿患者有十年的病史我今年37岁我28岁那年各个关节肿胀疼的动不了就去264医院检查确诊为类风湿今专家治疗后我的病情有所控制我经常吃的药是美洛昔康·硫唑嘌呤片·强的松·吃了就不咋疼一天不吃就疼我想问一下医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治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关节肿胀疼痛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莉芸 主任医师 山西大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
已帮助用户: 162
问题分析:建议您来门诊评估病情,看激素长期的用法该如何调整
意见建议:我的门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
有用0
关注
宋家宏 主治医师 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分泌
已帮助用户: 47606
问题分析:你好,这类风湿的治疗是可考虑吃些雷公藤片和祖师麻片的,风痛片也可用。 ;‘
意见建议:建议类风湿的治疗应本着药物治疗为主,理疗(如:针灸、按摩、推拿等)为辅的策略,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艾灸能治疗类风湿。
艾灸是在灸火热力帮助下,对机体产生温热性刺激,并通过经络腧穴发挥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之目的。常用方法为瘢痕灸,艾灸前在施灸处涂少许蒜汁或凡士林,增加粘附、刺激等效果,再放适当尺寸艾柱上端引燃,每只壮实艾柱需燃尽去灰,方可另换艾柱使用,可艾灸3-9壮实,还可用手轻击施灸处四周,可止痛。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类风湿血沉高,提示着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可能活动。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关节肿痛,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阳性,需要积极的抗风湿治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该疾病就可以使血沉逐渐下降。如果患者没有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不高,化验类风湿因子滴度也不高,只是单纯的血沉升高,需要了解有没有其并发症,比如感染或者肿瘤的情况。

刘爱华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于对各种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疾病的诊治, 经验丰富。

手部关节有酸痛,不一定由类风湿疾病所致。
手部关节有酸痛,很可能由外伤引起,如局部挤压伤等,均可引起关节错位和骨折,这类病例痛苦很大,有必要主动地改进检查工作,清楚损伤具体范围,如有手术指征,需积极手术。
对于患有关节炎或者其他慢性劳损性疾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疼痛的症状,而不能够对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这样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部关节也会有酸痛,还有可能就是类风湿这一类的病,本病的形成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累及肢体相对较小关节,尤以手指关节受损最为严重,因此可造成手部关节酸痛。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通常情况下,风湿热不属于类风湿。
风湿热是上呼吸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有全身结缔组织病变,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有些病人会出现皮下结节,环形的红斑。而类风湿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如双手、膝、踝、腕、肘、肩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所以风湿热不属于类风湿。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一般情况下,儿童类风湿因子2.4,属于正常的范畴。
儿童类风湿因子一般是0-20IU/ml。儿童类风湿因子2.4,属于正常的范畴。类风湿因子一般用于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并不具有特异性,细菌,病毒等也会引起类风湿因子增高,类风湿因子的增高更容易确诊为类风湿,而类风湿的确诊要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小儿类风湿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一般与遗传及长期的环境有关。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类风湿的诊断标准与成年人类风湿的诊断标准一致。
儿童类风湿主要有晨僵、对称关节肿胀等症状,病变可以累及手掌指节、手指关节、手腕等部位。通常在检测时会出现蛋白,血沉等炎症反应,如果出现了类风湿因素,就会出现类风湿结节,手部和手腕x线通常会出现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的表现。
如果有上述情况,一般可以诊断为类风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