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白内障做过手术现在右眼失明左眼视力模糊看不见

会员39934295 8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青光眼白内障做过手术现在右眼失明左眼视力模糊看不见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做过青光手术和白内障带植入人工晶体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让老人能够看见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彭立权 副主任医师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小梁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鼻...
已帮助用户: 8167
病例分析:青光眼白内障
意见建议:必须再到手术医院眼科做详细检查处理。
有用0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您好,如果确定是有白内障,这些治疗也起不到多大的治疗作用
意见建议:你好,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临床常常看到,是因为你的这个异物在角膜的正中心,当取出后角膜受伤后留下了薄翳或是斑医,因此当这只眼出现了闪光和看光有黑圈的表现。就正如玻璃上有一个伤点你从后面看就把东西当着一样。关键是你有没有不适的表现,如果有就说明还的角膜炎症,如果没有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但这个黑圈要去掉是基本上没有办法了的。
有用0
关注
王亮 泰山医学院外科
擅长:外科,尤其擅长神经外科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44390
问题分析:根据您的情况应该是白内障,眼睛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产生一些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
意见建议:一般情况下,早期还是药物治疗为好,可以用白内停眼药水点眼,来延缓白内障的发展。等白内障成熟后再行手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甲亢之突眼,并不导致青光眼,白内障上述变化的。
甲亢突眼有2种类型,一为良性突眼,一为恶性突眼,良性突眼由交感神经过度激动所致,病人出现眼突出、瞬目减少,两眼明亮有神,两眼向上时,额纹皱不起来。恶性突眼是由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分泌过多导致眼压升高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等症状。如恶性突眼,病人出现畏光流泪的症状,眼睑闭合不完整,眼睑充血,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等,眼球运动痛的上述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考虑做手术切除病灶。两类突眼均不易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如恶性突眼,活动度评分是必要的,如得分超过等于3分者,然后出现激素冲击治疗指征。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诊断的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用了控制眼压的药物,联合用药。
指导建议:但是还加了激素和非甾体滴眼液,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眼科检查病情情况,确定是药物还是手术治疗

马丽颖主治医师五官科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已帮助用户:21998
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角膜病,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麦粒肿,眼底疾病,重睑术,增龄性黄斑变性,眼睑带状疱疹,老年性黄斑变性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目前的检查结果显示是有轻度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浑浊,高度近视。
指导建议:现在出现视物模糊,首先要确认清楚是否和高度近视合并老视有关系,除了做眼底和眼压检查还需要验光一次,确定目前的视力问题通过配镜能否矫正,如果配镜后视力明显改善,不急于立即手术。

何为明主治医师其他解放军总参直属医院已帮助用户:68227
擅长:小儿内外科各种常见疾病、内科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一般情况下,小孩青光眼可以是遗传、胚胎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1.遗传:如果父母中一方或双方有先天性青光眼,小孩可能会继承这种基因,从而引起青光眼。
2.胚胎发育异常:如果小孩在母体时受到过病毒感染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滥用药物,可能会造成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小孩出生后前房角发育异常,影响小孩正常的房水循环障碍,使眼压升高,从而引起青光眼。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二个学科,首先应去脑动脉介入科咨询一下视力模糊是否与脑动脉介入有关。
指导建议:然后去眼科进行相关检查,看是否是眼科疾病引起视力模糊。

李峰主任医师外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13428
擅长:诊断治疗痔疮、肛瘘、肛裂、肛门脓肿、肛乳头瘤、直肠癌、结肠癌、肛门癌、顽固性便秘和顽固性结肠炎疾病。

刚出生的宝宝如果患有青光眼,这个就是先天性的青光眼,又称为水眼,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胚胎发育异常,阻塞了房水的引流通道,从而导致了眼压的升高,整个眼球会不断的增大。如果出现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往往会有怕光流眼泪,眼球增大,角膜扩张的这些临床症状,而且还会引起容貌的改变,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影响视力,很严重的也会导致失明,所以说如果有先天性的青光眼,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