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低烧抽搐!

会员1616086 1-3 已回复
1岁10个月的时候低烧抽搐过,一天6小时内抽搐3次,手脚捏的很紧,第二天后完全正常没有异常。2岁8个月的时候,体温37.8度,抽搐一次时长3分钟左右,小孩口吐白沫,舌头外伸,脖子发硬,本次手脚不紧,用药后就不抽了,现在医院差查不出什么原因,说后期需要做脑核磁共振,这个检查对小孩会有影响吗?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树菁 医师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131127
指导意见:您好,就孩子的病情看是高热惊厥,这是有一定遗传性的。在预防上主要是不要着凉,给予高维生素饮食,不要有感冒等疾病。在发热时超过38 度时要及时给予退热药物或进行物理退热处理。
有用0
李寿莉
擅长:妇科,多年临床经验
已帮助用户: 33085
癫痫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治疗主要是根据发作的类型选择药物进行控制。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小孩低烧不退可采取以下手段治疗:
1、首先及时前往医院,通过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检查,明确具体情况;
2、对症治疗:服用四季抗病毒或利巴韦林喷雾剂能对症治疗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口服希刻劳颗粒等抗生素能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
宝宝发烧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通过完善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还要多给宝宝喝水,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注意补充宝宝所需的营养元素,给宝宝穿穿宽松舒适的纯棉衣服,有利于退烧。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小孩低烧吐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小孩低烧吐了,通常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可以让小孩遵医嘱服用妈咪爱来缓解不适症状。
其次,小孩低烧吐了,还可以用酒精、湿毛巾擦拭宝宝的额头、脖颈、腋下等部位,以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同时也要观察孩的体温情况,适当解开孩的衣物来散热,如果温度升高,就要遵医嘱布洛芬颗粒来进行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小孩低烧发抖,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儿童发烧,可以适量饮用温水,增加衣服或用被子取暖。如果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涂抹在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10分钟后再进行一次,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用75%的乙醇混合一次的热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遵医嘱给小孩使用小儿热速清。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的身体各方面的发育和机能都还不健全,抵抗力也比较差,很容易感冒发烧。如果是低烧,可以服用小儿三九感冒颗粒,也可以服用柴桂解毒颗粒,小儿清热宁都。中成药的疗效更好,而且副作用少。此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对宝宝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洗澡、退热贴等,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如果宝宝的体温高于正常值,就要及时服用退烧药。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小孩低烧的原因有慢性炎症、精神状态不佳等。具体内容如下:
1.慢性炎症:如果小孩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在炎症刺激下,可产生致热因子,导致小孩低烧。
2.精神状态不佳:如果小孩作息习惯不好,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机体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者长期精神压力大、不良情绪多,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低烧。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小孩低烧不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来处理。
1.药物治疗:小孩感冒可能会导致小孩低烧不退,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吃小儿感冒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
2.日常护理:小孩低烧不退也可以进行日常护理,可以帮助小孩降温,可以使用温水给小孩进行擦浴,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以缓解症状。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