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看什么科室

会员18760793 2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儿童遗尿症看什么科室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儿童遗尿症看什么科室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树菁 医师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131127
指导意见:您好,孩子尿床的话,要上医院拍片检查看是否隐型脊柱裂的可能,建议适当补充点钙剂,同时要注意保暖的,晚上睡前少喝点水,也可以服用健脾止遗散观察
有用0
关注
张哲 威县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 185083
问题分析: 你好,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2.睡眠过深3.精神紧张4.膀胱功能成熟延迟5.疾病的因素等。一般治疗 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如果在没有效果可以结合医生用药物治疗。条件反射训练 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
意见建议: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有用0
吴敏 医师 儿科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
问题分析:您好,目前您面临的问题是孩子晚上不能自己起来排尿,其实不一定把它归为遗尿症.一般医学上定义的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还不能自主排尿的.
意见建议: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 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 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儿童遗尿症的症状包括以下三项:
5周岁以上;一周或更多的晚上不自觉的小便,超过3个月。遗尿者按其遗尿的频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一星期2-3次是轻微的,4-6次是中等的,7次或更多的是严重的。年龄较大的孩子,特别是学前的孩子,经常出现的遗尿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可以适当的降低他们的诊断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缓解他们的精神紧张和积极的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儿童遗尿症通常是指在晚上睡觉时出现不自觉的小便。具体分析如下:
儿童遗尿症是指在晚上睡觉时出现不自觉的小便。3-4岁的儿童可以控制白天的排尿,5岁以后可以自己控制晚上的排尿,所以5岁以前的晚上排尿不属于遗尿症。儿童遗尿症是一种很普遍的病症。根据资料显示,大约有16%的5岁和10%的7岁的儿童,11-12的比例更小,大约5%。儿童遗尿症的病因有很多,如果出现遗尿的情况,一定要就医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孩子遗尿症很多都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可以带孩子做个泌尿B超,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肾虚的原因。通常儿童遗尿症是可以的,只不过的时间相对有些长久而已,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信息,出现遗尿的时候不要责骂和讽刺。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10岁儿童遗尿症注意检查是否有隐性脊柱裂的可能,另外注意白天不要过于劳累,否则夜晚如果睡得太深有尿液的时候不容易觉醒也会尿床的,当然还要注意避免夜间睡前喝过多的水分.减少夜间尿量,并且买一个定时的闹钟定时小便。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可能还是因为孩子睡前喝太多的水导致的,另外的话要注意排尿液的,平时也要注意白天,避免过度劳累。另外还要注意平时压力过大导致的,要注意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不明显,注意检查一下。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可以通过药物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通过心理的方法来进行改善。出现了遗尿症的话,可能是由于出现情绪压力大或者是情绪紧张导致的,尽量适当跟孩子进行沟通,缓解生活中的压力,而且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尽量不要吃些过辣过咸的食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