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发热、心律失常、乳头肌功能紊乱或破裂、血栓栓塞、心脏破裂、室壁瘤等。
急性心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会出现发热,主要是由于坏死心肌造成的,1个月内有明显的自身免疫反应,如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梗、室性心律失常、乳头肌功能异常和二尖瓣乳头缺血坏死等。栓塞主要是由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所致;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断裂,可致猝死。
过分激动、过于寒凉、饮食不良、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是引起AMI的主要原因。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有一些病人以前没有冠状动脉疾病,那么出现AMI的症状就会更突然,如果有胸闷、濒死、大汗淋漓、全身不适、乏力、甚至是休克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如果心绞痛出现严重的疼痛感,服用了硝酸甘油后,如果不能减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手术1~3日内能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3-4日后能下床锻炼,从床边做起,逐步加大锻炼强度,视病人的体能状况而定。
对于伴有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在5-10日内下床,同时要有家人陪伴;介入治疗1个多月内,不能使用任何器械;股动脉介入治疗时,不能长时间蹲守,要控制好自己的肢体活动范围,如果有针刺处有痛感或者包块,要及时检查术口有没有出血。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强化监测为主,病人应卧床休息,止痛,并进行血管再灌注。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溶栓和冠状动脉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临床。在此期间,最主要的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处理,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区域,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虽然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通过冠脉介入治疗,使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管腔坏死面积不再扩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但在治疗后,要注意长期维护血管,防止心肌梗死再发,要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服药、定期复查等。还需注意并发症的出现,避免诱发出现不良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分期是根据病理分的期。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第一期是缺血期,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5分钟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第二期是心肌细胞失活期,是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后至15小时的稳定期,此期心律失常比较少见。急性心肌梗死三期是修复期,是心肌梗死发生后5~7天,患者的心肌开始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