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酸正常值

会员656694 已回复
儿童尿酸正常值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的尿酸正常范围是0.12-0.32mmol/L。每个医院使用的检测方法都不一样,因此可以参考的范围也不一样。儿童的尿酸升高与体重、饮食、疾病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1、体重:儿童的体重过重或过胖都会引起儿童体内的尿酸升高。
2、饮食:尿酸升高也与饮食有关。尿酸升高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多吃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豆腐,多吃火锅等。
3、疾病:先天遗传代谢障碍,如葡萄糖-6-磷酸酯脱氢酶缺陷症、遗传性乳糖不耐受等,都会引起尿酸升高;一些特殊的疾病,比如慢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横纹肌溶解症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的CRP通常是指超敏C反应蛋白,根据每个医院的不同、所选用的化验机器不同标准是不太一样的,标准多为0-3mg/L和0-10mg/L。
部分医院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正常值是0-3mg/L,有的医院正常范围是0-10mg/L,具体的正常范围会根据医院的不同或化验机器不同存在差异。如果超过了设置的正常值,可能提示儿童有细菌感染的可能,但是需要综合其他相关的检查来判断。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生长激素正常值通常为1.00~5.00ng/m。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肽类激素,具有促进骨骼、内脏的生长,促进合成蛋白质,帮助脂肪代谢等作用。生长激素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生长激素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孩子现在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建议儿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此项检查,有针对性的治疗,加强营养,多做户外运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尿酸正常值男女有别,男士208-428微摩尔每升,女士155-357微摩尔每升。如果血尿酸超过正常值,常见于痛风,在铅中毒、肾结核等疾病时,尿酸升高。如果恶性贫血,尿酸偏低。日常注意控制饮食,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海产品,尽量少吃牛羊肉,忌酒都可以降低血尿酸。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10-160g/L。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血红蛋白值是110-160g/L,新生儿是170-230g/L,以后会慢慢的降低,4个月后,孩子的血红蛋白会降到110-160g/L。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搭配,避免出现偏食,轻微的贫血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如果出现中度以上症状,可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轻微的贫血不需要吃药,只要多吃一些有补血作用的食物,比如牛奶、黑豆、红枣等,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比如牛奶、黑豆、红枣等。如果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可以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并多吃一些铁质的食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范围≥30.5ng/ml。
25羟维生素D为维生素D存在于人体内的主要形式,正常参考范围≥30.5ng/ml。其含量可反映出一个人对钙质吸收利用情况,也可以作为判断营养状况及是否缺钙等的一项指标。维生素D不仅对钙磷代谢有作用,并有多种生理作用,就是保持人体健康、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除此之外,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视力正常值一般用s、c、a表示,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标准值不一样,1~6岁儿童S值在+1.00D-+3.00D之间,C值低于100是正常的。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S、C值都不一样,一般儿童眼睛是远视,视力不超过1.0。婴儿出生后,S值在3.0~4.0之间。C值低于1.0是正常的。三岁儿童S、C正常值为0.4~0.5;四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为0.6左右,S、C是正常值。五岁儿童正常视力S、C值约0.8;六岁儿童的视力S、C值一般在1.0左右。如果是屈光不正,那么就需要做散瞳验光检查,及时矫正视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