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什么

会员938363 已回复
高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什么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潘永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
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摄入的水分过多,导致血液渗透压过高,水分从细胞内渗透到细胞外,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发生的脱水。
针对高渗性脱水,补液原则如下:
1. 控制饮水量:过量饮水会导致血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加重高渗性脱水。因此,应该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症状。通常建议每小时饮水量不超过1200毫升,每天饮水量不超过15000毫升。
2. 调整饮水种类:在高渗性脱水的情况下,应该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糖分饮料,因为它们会增加体液渗透压。应该选择低渗性饮料,如葡萄糖水、盐水等,以减轻症状。
3. 补充电解质:高渗性脱水是由于缺乏电解质引起的,因此需要补充电解质。应该选择口服或静脉途径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如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盐水等。
4. 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补液时需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补充过多的水分或电解质。应该遵循逐步增加饮水量和电解质比例的原则,以避免过度补充或丢失。
5. 定期监测病情:高渗性脱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应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尿量检查,以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水分摄入量,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酮症补液原则是用10%的身体重量估计补液量。
第一日的补液量一般不会大于4~6L,重度缺水的患者可以补充到6~8L。补液的速率应从早到晚。治疗后1小时、2小时补水速率为500-1000ml/小时,如果没有心力衰竭,则补水时间短,2小时后1~2L,可快速恢复血液,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及肾脏的正常运行。前4个小时补充总能量的1/4~1/3,前8~12个小时补充1/2~2/3,再加尿24个小时补充。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治疗中应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原发病。
首先,可以通过静脉快速注射等渗盐水或平衡盐,在45分钟内注入1000-2000ml,如果血压恢复正常,可以持续注射。在无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时,大量的快速液体复苏会加快失血,导致稀释性凝血功能紊乱,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对有活性出血性休克的病人,不宜立即给予大量的输液。要做到及时准确的手术,做到完全的止血,然后进行延迟的液体复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糖尿病患者补液原则:
糖尿病酮症用生理盐水补液。糖尿病再水化的总量估计为体重的10%。第一天补液总量小于4L-6L,严重脱水患者可补至6L-8L。复水速度先快后慢。在治疗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小时,补液率为每小时500毫升-1000毫升。如果没有心力衰竭,刚开始补液速度可以快一些。2小时内输入1L-2L,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外周循环和肾功能。前4小时总量的1/4~1/3,前8~12小时总量的1/2~2/3。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每天补液的容量,人体正常每日生理需求量为40ml每公斤体重每天,比如60kg体重的人每天基础补液量应该在2400ml以上,如果出现发热,每升高1°C通常需要再加5ml每公斤体重左右,同时要注意保证营养。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休克补液首先,要看具体发病原因,补液的基本原则就是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加钾适时补碱。主要治疗目标就是要,改善氧的利用,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所以需要及时的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补液的量要根据不是液体的量,进行计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休克补液原则通常是20mL/Kg的体重,具体分析如下:
在新生儿休克时,应及时补充液体,这是治疗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需要迅速扩大,通常是20mL/Kg的体重。补充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也可以是2:1的混合液。另外,在扩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温度、皮肤温度、CRT、股动脉搏动、血压等各项指标。如果在半个小时之内,膨胀20毫升/公斤体重仍不起作用,则需要补充,最大限度为60毫升/公斤体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