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种情况是不是胃火上炎呢?是虚火吗?

会员903451 26 已回复
我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有陈旧性出血点,胃灼热,有时胃隐痛,胃口没问题,口也不臭,牙齿健康但老是胀痛难忍,咽喉偶尔隐痛,大便不太顺畅,但是大便是软的,还有大便时肛门灼热,舌苔薄白,舌头有齿印,脉象正常.我这种情况是不是胃火上炎呢?是虚火吗?
补充提问:
我看过好几个中医了,牙痛的问题还是不解决,牙齿胀痛难忍,咬东西的时候才舒服点,有时还会耳鸣,医院的医生说我是虚火上攻,我想在这里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日旭 医师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庆路企业街卫生服务站皮肤科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皮肤
已帮助用户: 133056
指导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胃肠疾病,它的起因很多,如情致,饮食不节,脾虚等好多种,您可以用中医的方法对症治疗,建议使用健胃冲剂,西沙比利,丽珠得乐和奥美拉唑治疗. 禁忌辛辣,过热过冷饮食.
有用0
关注
张哲 威县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 185083
指导意见:你好,一般的情况胃炎的情况下,往往是可以引起此种症状的。是常见的疾病的。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治疗的。此种情况注意保养的。饮食要清淡的。不要吃刺激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有用0
关注
张树遵 唐山滦南柏各庄医院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手足癣,传染性软疣,白驳风
已帮助用户: 443160
指导意见:你好,像这样的情况,推荐中医治疗.辩证论治.有很好的疗效.少做过量的运动,少饮食刺激性的食物,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用0
李寿莉
擅长:妇科,多年临床经验
已帮助用户: 33085
你好
你的情况最好看看中医i,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不错!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虚火上炎的患者可以按照医嘱吃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清火栀麦片等中成药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虚火上炎的患者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多食用清淡的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鸡肉等,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比如做操、散步、打太极等,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胃火大多数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的,比如吸烟酗酒,常吃热性的食物,都会助火生热,使得胃火旺盛,平时我们尽量避免吃这类东西,那么胃火慢慢就会好起来。有些食物可以降胃火,比如绿豆粥就能降胃火,绿豆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一定要多喝水,这是天然的降胃火的饮品。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一岁的宝宝。还有必要注意饮食习惯来调理。多吃水果和蔬菜,粗纤维食物,而不是刺激性和容易发炎的食物。喝大量的水来调节身体。如果有必要,可以去内科看看是否有炎症。不要吃太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也更好。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胃火旺喝茶应该选金银花茶,菊花茶,菊花、金银花性寒,味甘,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非常适用于胃火旺的人饮用。不过脾胃虚寒的人,请不要服用金银花茶。会造成脾胃更加虚寒。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一般情况下,肝上炎症是否会消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出现肝上炎症的情况,患者没有积极治疗,肝上炎症并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炎症可能还会持续或者反复的出现,这种情况下肝上炎症不会消退。但是如果患者及时治疗,配合医生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能够逐步消退炎症,这种情况下肝上炎症会消退。

王东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判断牙痛是虚火还是蛀牙需要去牙科医院检查,才能确定,蛀牙的疼痛感强,牙龈红肿明显,脉象快而有力,虚火疼痛不明显,隐隐作痛,时间持续长,牙龈不太红肿,脉象比平时细慢。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