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三个多月,一天拉多少次大便算正常

会员116358760 3个月 已回复
宝宝三个多月了,四五天才大便,。。。。。。。。。。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韩晓媛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感冒,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13176
指导意见:新生儿或者小婴儿排便反射不成熟往往会有一日大便多次或者很多天不大便的情况,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吃奶正常,没有腹胀,就可以暂时观察,如果宝宝出现用力排便动作时可以使用开塞露灌肠帮助排便。
有用0
关注
杨士承 主治医师 河北省辛集市第二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儿科、擅长小儿感冒、小儿支原体肺炎,新生儿湿肺
已帮助用户: 22525
指导意见:宝宝三个月属于小婴儿时期。这年龄一般一到两天大便一次且为黄色软便。你都宝宝大便间隔时间过长。考虑可能是存在上火因素。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生儿大便每天排1-6次都是可以允许的。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取决于大便的次数,还取决于大便的量、大便的性状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大便的次数在1-6次之内,而且孩子大便的量不是特别的多,总的量不是特别的多,而且孩子没有发热、脱水、吃奶差、精神差等这类的异常的表现,而且体重增长比较满意,这种情况认为就是正常的大便。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母乳喂养的新生宝宝每天大便4~6次,多时达7~8次;人工喂养的新生宝宝每天1~3次,多时5~6次。随着宝宝日渐长大,每日排便次数会逐渐减少。3月龄左右时,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1~3次,人工喂养的宝宝1~2次,有时也会隔天一次。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来说,一天拉3次以上,且排便量大于200g算腹泻,具体如下:
腹泻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如果患者伴有腹痛、急迫排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治疗期间,患者应当注意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生冷、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应该多喝温水,注意保暖。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宝宝一天拉2到6次之间都属于正常的,如果20天的宝宝吃的是纯母乳,每天大便的次数在2-6次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另外,还要看拉出来的大便性状,颜色。如果性状比较软,没有很稀,大便也没有脓血等其他颜色,都属于正常的。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新生儿大便每天排1-6次都是可以允许的。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取决于大便的次数,还取决于大便的量、大便的性状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大便次数不算多,3、4次,但是大便的总量比较多,或者是伴有发热、精神差、吃奶差、体重增长不满意,考虑就有可能是有异常的,建议到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诊治。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一小时内胎动3-5次,12个小时内胎动30-40次,最多100次。
妊娠4个多月后,会有明显的胎动,5个月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胎儿跳动。怀孕28-38周是胎儿活动的高峰期,随着胎儿接近足月,胎儿的活动会逐渐的降低,因为胎儿的头部会降低到骨盆。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可以通过观察胎动来了解胎儿的情况。如果胎儿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