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月的小孩热伤风该怎么办?发烧两天,退烧后,咳嗽,...

会员8942541 30个月 已回复
30个月的小孩热伤风该怎么办?发烧两天,退烧后,咳嗽,鼻塞,嗓子沙哑,不吃药,不吃饭,哭闹不休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姚波 医师 湖南省常宁市第二医院水口山分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肠道,呼吸道疾病
已帮助用户: 24666
病情分析: 你好 你的情况考虑和呼吸道感染有关系的,可以医院检查一下,可以口服抗生素,小儿止咳糖浆,念慈庵枇杷止咳露口服.可以用小酸梨和冰糖熬汤喝.多饮水等治疗
有用0
关注
李国顺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部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 165470
指导意见:“热伤风”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或者是六合定中丸。如果发烧不退、心烦口渴、四肢酸疼、流稠鼻涕、头痛头沉。最好吃清瘟解毒丸和银翘解毒丸,这两种药有清热解毒、分散风热的效果。祝宝宝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热伤风一般指的是普通感冒。通常情况下,小孩患有普通感冒,家长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小孩患有普通感冒,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小孩使用银翘解毒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小孩患有普通感冒,家长可以给小孩准备清淡的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鱼肉、鸡肉等,促进小孩宝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增强小孩的体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热伤风、咳嗽需要服用药物、食物,具体内容如下:
热伤风感冒的表现有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可以服用板蓝根冲剂、桑菊感冒片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平时要多饮水,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细胞活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平时多吃些辛辣、生冷、油腻、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可以吃苦瓜、西红柿、黄瓜、西瓜、苹果等。服用三日仍不见好转,需要前往医院检查。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小孩热伤风发烧推拿的穴位:首先给小孩揉印堂,用拇指指腹放印堂穴上,揉按30左右次。然后是太阳穴。用两手中指和无名指各按两侧太阳穴,揉按20-30次。凤池穴。手放在孩子脖子后面,手指放于风池穴上,由轻而重向外揉按20-30次。大椎穴。用中指点按大椎穴20-30次左右。曲池穴。一手拇指按在另一侧的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顺手而放,由轻而重按30-40次。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热伤风的症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平时可以给宝宝多喝点水,用一些清热的药物,研碎后喂给孩子。平时衣服不要穿的过多。要开窗通风,避免着凉。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小儿热伤风感冒咳嗽可以通过药物来止咳。
小儿热伤风感冒咳嗽应该根据病因给予用药,可以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增高,一般考虑细菌性感染,可给予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的治疗。考虑有病毒感染,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昔洛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当小儿痰比较多,还可给予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或通过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使痰尽快咳出。
小儿服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11个月孩子热伤风后会有发热、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症状,要及时缓解,可以使用肚脐贴来散热、湿敷、多喝水等进行处理。
11个月孩子热伤风需要散热,可以使用肚脐贴,或者用塞在肛门的消热栓,都能有效帮助散热退烧,还能通过湿敷来帮助降温缓解热伤风,在额头、手腕、小腿等部位放湿毛巾,等到毛巾温度达到体温就要更换,直到退烧。还可以通过喝水来散热,因为热伤风会让身体丢失水分,要多喝些白开水,还能带走身体的热量,帮助退烧。
孩子居住的环境也要多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都要适宜,热伤风后也要注意穿衣适当,不宜过厚,否则很容易影响新陈代谢,不利于身体恢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