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出生时伴有浑身发紫致息现象,五个月大时做心彩超,医生说有...

会员479069 1 已回复
小女出生时伴有浑身发紫致息现象,五个月大时做心彩超,医生说有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是房间隔缺损,分流束宽4-5mm.让一岁时再做心彩超,说小儿有时能自己长好。现在一岁两个月了,昨日做心彩超,显示房间隔中部见一直径约0.4cm连续性中断,CDFI:房水平可取及左向右分流信号,峰值约1.14m/s,Ti法估测差约5.2mmHg.超声提示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房间隔小缺损或卵圆孔未闭。问心外科医生说,让五岁时再做心彩超,如果没长闭合,再作手术。我听说像我小女这种现象很多见,主要看四五岁能否自己长愈。请问现在有没有药物能促进房间隔缺损愈合,促发它快速生长。谢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业生 医师 铁力市桃山镇振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胃炎
已帮助用户: 304151
症状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多不一致,与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多少有密切关系.缺损大者,症状出现较早;缺损小者,可长期没有症状,一直潜伏到老年.多数病例在小儿时期并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时始被发现;一般到了青年期后,大多在21~40岁之间开始出现症状.
  主要症状为劳动后气急、心悸或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等.
  婴儿病例由于出生后肺循环阻力仍较高,故缺损巨大者,可有少量血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轻度发生后数月,肺循环阻力逐渐降低,右心房压力亦低于左心房,发绀即行消失分越是因为血液系自左向右分流的缘故.但到了病程的晚期,血液转为逆流(自右向左)时,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绀,并继续加重,直至死亡.
  小儿病例因为肺部充血,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多咳、气急,甚至肺炎症状.由于左心血流量的减少,患者多有体力缺乏,容易怠倦和呼吸困难.劳动后更易感到气急和心悸.此外,右心舒张期负荷过重长期存在,可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但其演变比较缓慢,可迁延达数年之久.
  (2)体征
  体态发育大多正常.右心室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使邻近的胸骨和左侧肋骨轮廓显示膨隆饱满.扪诊可发现抬举性搏动力增强.叩诊时,心界可扩大,特别在左胸第2、3肋间因肺动脉扩张而更加明显.
  心脏听诊方面,主要发现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和第2音亢进及分裂;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收缩期杂音通常出现较迟,多在3~4岁始能听到.杂音的响度多为Ⅱ~Ⅳ级,呈喷射性,以左侧第2、3肋间靠近胸骨边缘处为最响亮,有时可伴有震颤.这种收缩期杂音并非血流通过缺损所产生,而是由于大量的血液经过正常肺动脉瓣而进入扩大的肺动脉所引起.肺动脉第2音的亢进和分裂,也是由于右心室大量血液进入肺动脉内,使肺动脉瓣关闭有力、稍迟所形成.部分缺损较大的病例,在心前区可听到3尖瓣相对性狭窄的短暂滚筒样舒张期杂音,系大量血液经3尖瓣口进入右心室时所产生j有的病例可在胸骨左缘第4、5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增强或听到舒张期杂音,前者是由右心室扩大后引起相对性3尖瓣关闭不全所产生,而后者乃是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造成.当肺动脉高压形成后;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见减轻,但是第2音亢进更明显,而分裂变窄或消失.
  晚期病例发生右心衰竭时,则有颈静脉怒张、肝大和坠积性水肿等体征.
  (3)放射线检查
  放射线征象主要表现为:①心脏扩大,尤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最明显,这在右前斜位照片.中更为清晰;②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深,肺野充血,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晚期病例可有钙化形成;③主动脉弓缩小(图33—06).此外,一般病例并无左心室扩大,可与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区别.
  (4)心电图检查
  典型的房间隔缺损常显示P波增高,电轴右偏,常在+60~+180度之间.大部分病例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心室肥大,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有右心室劳损.额面心向量图示QRS环呈顺钟向转位,环体主体部位于X轴的下方.
  (5)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为房间隔缺损的有效诊断方法.目前一般学者都认为,.对可疑或严重病例,应从下肢大隐静脉途径插入心导管,容易通过缺损而进入左心房,通过率高达85%.但对上腔型缺损的病例,则应采取上肢静脉插入的途径,较为便利.
  施行导管检查时,需要注意心导管的行程有无异常,如心导管由右心房直接插入左心房时,即可明确诊断;同时还要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和收集各部位的血液,检查其氧含量,从而推算有无分流存在,自左向右分流量多少,以及肺循环阻力的情况,并注意心导管在缺损内上下活动范围,以估计缺损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一般说来,患房间隔缺损的病例,右心房血氧含量常较上腔静脉高出2容积%.
  如上所述,正常人有萝同圆孔未闭者一般占20%~25%.在这情况下,心导管可插入左心房,但无异常分流,右心房的压力和血氧含量亦无改变,故可与房间隔缺损区别.在笔者等早期的手术病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这点,曾有一例误作了手术.同样,如果只重视右心房血氧含量增高,而忽略心导管的通过,也可能引起错误诊断.例如单纯性右肺静脉异位回流,就可造成这种现象.总之,只有心导管插进左心房,而右心房血氧含量同时超过上腔静脉2容积%时,才能肯定诊断.
  如果卵圆孔缺损较大,.右侧边缘贴近心房侧壁,则心导管容易通过缺损而进入右肺静脉,容易误诊为右肺静脉异位回流.但在插管时,如估计心导管已通过缺损,可尽量使其弯曲的尖端朝向左方而不可转向右方推入,如此即可避免这种错误.当心导管已插入右肺静脉,则在拔管时,应注意心导管尖端的转移方向,可帮助鉴别诊断.在右肺静脉异位回流,心导管退回心房时,其尖端始终朝向右侧;而肺静脉在正常位置眷则于退回心房时,心导管尖端可有一定程度转向后方或左后方.
  在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多采用大隐静脉插管法.与上肢插入的途径比较,这种插法固然不容易插进肺动脉,以致有时不能测定肺动脉压力,但从实践证明,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例中,右心室收缩压几乎与肺动脉压相等(但平均压略低于肺动脉).因此,笔者等根据右心室压力和分流量,可将本病分为3级5组.
  Ⅰ级:右心室收缩压小于60mmHg或平均压小于25mmHg者,其中自左向右分流量小于肺血流量的20%,列为甲组;大于20%,列为乙组.
  Ⅱ级:右心室收缩压在60~90mmHg之间或平均压在25—35mmHg之间者,分流量都较多.
  Ⅲ级:右心室收缩压大于90mmHg或平均压大于35mmHg者,其中分流量以自左向右为主的,列为甲组;以自右向左为主的,列为乙组.
  这种分级分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基本上与临床症状、体征等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手术选择的参考.
有用0
相关问答

房间隔缺损。也就是常说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因为左房内的压力要比右房内的压力高,所以说就会出现左向右分流。首先应该明确一下缺则口的面积大小,如果说缺口比较小,那就密切的观察,有可能会自己好,但是如果缺口面积比较大,无法治好,那就要考虑做介入微创手术封堵或者外科开胸进行修补。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动脉导管未闭,大部分会在一岁之内自行愈合,如出现了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症状,也就是使用蘑菇伞或弹簧圈封堵未闭合的部位,对于粗大的导管未闭,需要开胸缝扎。平时尽量避免宝宝感冒,清淡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劳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情况下,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多是先天性心脏疾病。具体内容如下:
先天性心脏疾病可能会有左向右分流型的情况,比较常见的疾病有动脉导管未闭,此类疾病患者的血液可以从左心系统流向右心系统,一般是通过动脉导管从主动脉流向肺动脉。另外,如果患者存在房间隔缺损或者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也会导致心房血液从左向右流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有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衰贫血、艾森曼格综合症等。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还有可能是出现细菌性心内膜炎、肺栓塞等疾病。一旦发展到后期,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衰,甚至会造成肺动脉高压,最终造成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艾森曼格综合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左向右分流提示有心脏病变了,考虑是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有心房或者心室的缺损,尽快治疗,需要手术治疗,可以就诊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心外科,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及工作。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早产儿、婴幼儿反复发生肺炎、呼吸窘迫、心衰、喂养困难者应即手术治疗。无明显症状者,多主张学龄前期手术。手术分为开胸动脉导管结扎,心内科介入动脉导管封堵术。如果没有闭合,就属于是先天性心脏病,但不是十分严重。可以先行观察,孩子稍微大些,如果还未闭合,可以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使动脉导管闭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