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妊娠斑治疗

会员102244161 33岁 已回复
黄褐斑妊娠斑治疗黄褐斑妊娠斑治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陶国龙 医师 安丘市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颈椎病,骨折,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 90709
指导意见:像你这种情况来说,近期一般需要配合使用激光美容修复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是要注意不能接受强光的照射。术后大概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恢复。要注意清淡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有用0
关注
张超 医师 武汉江诚医院外科 二级
擅长:尿路感染,滴虫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泌尿系感染,...
已帮助用户: 3268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考虑是黄褐斑,这个是由于体内激素紊乱而引起的,建议需要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局部可以用维生素e软膏外用,如果效果都不佳,可以考虑激光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麻烦你对我的服务作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李勇 医师 华北石油油建医院外科 二级
擅长: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腰腿痛,骨折,退变性关节病,骨...
已帮助用户: 41485
指导意见:你好,看了你的情况叙述,脸上的祛斑治疗,最好采取激光祛斑治疗,效果比较好。
有用0
李晓东 副主任医师 整形美容
擅长:面部提升、面部除皱、脂肪移植
已帮助用户: 72137
问题分析:脸上有斑有很多原因:一、体内有毒,平时吃太多的垃圾食品,二、人体新陈代谢不太好,生活不规律就会造成新陈代谢不畅,三、生活环境,肤质,都有关系(特别是油性皮肤,伴有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意见建议: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建议你去正规医院去除脸上色斑,激光祛斑也并非一劳永逸,术后尽量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不要熬夜,多吃水果蔬菜.注意隔离防晒。
有用0
相关问答

妊娠斑是很常见的,处于怀孕期间与内分泌激素水平,与雌激素或者是黄体等增多都有关系,怀孕以后,很多女性脸上会长有妊娠斑,这是由于怀孕以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与激素代谢有关系,是黑色素代谢异常,在皮肤表面上的沉积,日光照射可以加重黑斑。可以自制牛奶面膜来改善。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一般来说,艾灸治疗黄褐斑一定效果。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所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如患者有黄褐斑,可以通过艾灸治疗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使身体内的毒素,淤积物等排出体外,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正常,有一定效果。
此外,患者日常应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黄褐斑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形成的一种在脸部的斑痕,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黄褐斑。如果想通过中医来治疗黄褐斑,可以选择口服中药。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经典古方,包括当归芍药散,六味地黄丸,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桂枝茯苓丸,八珍汤等被证明有一定疗效。

夏德林主任医师整形美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妊娠斑多久能消除并不确定,会受到斑点情况的影响。
很多孕妇在怀孕的时候,因为体内的雌激素浓度升高,导致了脸部的色素沉着。宝宝出生后,女性的雌性激素会慢慢降低,色素沉着会慢慢消失,一般要半年左右才能完全恢复。
如果还没有消失,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进行祛斑,或者是使用柴胡疏肝散来进行调理。
建议患者尽早治疗,有助于恢复。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一般会在怀孕5至6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妊娠斑。
妊娠斑多是因为孕期荷尔蒙的变化导致,因为每个孕妇体质的不同,所以妊娠斑开始出现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大多数的妊娠斑都会在怀孕5至6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会在分娩后逐渐消失。孕妇可以在日常生活时使用橄榄油涂抹皮肤,来保持皮肤的湿润和弹性。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斑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消除,具体分析如下。
一般来说,患者在怀孕期间出现黄褐色的妊娠斑是因为体内的激素水平高,导致脸上的黑色素细胞亢进,部分患者会在分娩后消退。如果妊娠斑仍然存在,可以听取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来治疗。
此外,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可以抗色素、淡斑功能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