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疼腹泻痢疾肠炎

会员100189849 54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发病已经三天 从中医院拿了7付中药 能否用铁锅熬药 铁锅熬药有何坏处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昊 主治医师 大英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
已帮助用户: 562
指导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中药的里面有很多成分,那些中药成分有可能跟铁元素发生反应,产生一些毒素反应,所以熬中药一般使用砂锅。
有用0
关注
陶丽萍 主治医师 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脑病,老年急性动脉栓塞,老年人脑出血,脑血栓...
已帮助用户: 71326
指导意见:一般中药不能用铁锅熬药,可能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可以用不锈钢或者搪瓷的器皿。
有用0
关注
刘成奎 医师 清河区医院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胃肠道感染,肠炎,病毒性...
已帮助用户: 76648
指导意见:一般中药是不建议用铁锅来熬制的因为接触铁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影响药物疗效之后药物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所以不建议用铁器熬制一般都用砂锅。
有用0
关注
张敏捷 主治医师 运城市第三医院内科 二级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多发...
已帮助用户: 157
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建议用砂锅熬中药,不要用铁锅。因为中药多属含有鞣质,苷类,等成分,与铁变黑,变绿或起其他化学变化,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因此最好不用铁锅煎煮中药。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儿痢疾和腹泻的区别在于包含范围上有所不同。
小儿痢疾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大便中会出现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等,大便时会出现内急后重的症状,同时还会有血样的粘液和脓血。腹泻有可能是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消化不良、积食引起,而腹泻的范围要比小儿痢疾更大。腹泻的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便稀。会有粘液和脓血。这两种都是有区别的,通过大便常规的化验来判断。
如果孩子得了痢疾,首先要用抗生素,其次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注意孩子的情绪,避免出现中毒的一种脑疾病。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如果是消化不良,可以服用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应用消炎药控制感染,选择中药类的一些药物,如果能够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效果更好一些。除了抗感染治疗以外,需要多给孩子喝水的,以免出现脱水的情况,可以选择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的大便逐渐成形。拉肚子频率降低。宝宝的精神状况慢慢变好。宝宝的食欲变得好了。平时的时候要多注意宝宝的饮食。在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食疗,多给宝宝食用一些较温性的食物。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2岁宝宝肠炎的症状,常见症状有发热、大便为水样、或带有粘液、脓或血液、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昏迷。轻度有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中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黏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首先在治疗上需要抗感染治疗,如果腹泻较频繁者,还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电解质,同时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为主。一般在治疗后5到7日即可康复。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忌粗纤维、胀气食物,忌性寒滑肠食物。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通常情况下,婴儿细菌性痢疾腹泻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婴儿细菌性痢疾腹泻的治疗,首先是应用抗菌素,细菌性痢疾是感染了痢疾杆菌造成的,此时就要应用头孢克肟等头孢菌素进行抗细菌治疗,等肠道的细菌被杀灭以后,孩子的腹泻症状自然就会好转。其次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果腹泻的量比较多,要给予口服补液盐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发热超过腋下38.5度时,要给予布洛芬退热。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