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充血阴道内大量豆渣样白带检

会员98891321 22岁 已回复
外阴充血阴道内大量豆渣样白带检查为阴道炎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吕淑娟 医师 景德镇市中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7609
你好,根据你的症状,是阴道炎的表现,建议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
有用0
关注
郭岚 主管护师 龙烟矿山职工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流产合并感染
已帮助用户: 7489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可能是,霉菌性阴道炎,阴道内塞达克宁栓吧,外面用苏打水洗洗。
有用0
关注
王娟 护师 博野县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先兆流产,胎位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多,...
已帮助用户: 1938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考虑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可能性大,建议你先做个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后再处理,最好选择阴道冲洗上药,最好夫妻同治,直到白带检测转为阴性才算治愈。
有用0
武川巍 医师 朝阳县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盆腔积液卵巢囊肿,非特异...
已帮助用户: 4911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所叙述的情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应该属于霉菌性阴道炎。可以用2%到三的苏打水清洗外阴。阴道上达克宁栓剂。
有用0
关注
慕明宇 医师 朝阳县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
已帮助用户: 3639
指导意见:您好,考虑是霉菌性阴道炎造成的,可以使用甲硝唑栓阴道给药,外用妇炎洁洗液清洗,治疗期间避免同房禁辛辣刺激饮食。
有用0
相关问答

豆渣样白带的原因,临床上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患者患有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的风险较高,多伴有外阴瘙痒、月经异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白带常规检查分析病因,在生活中要做好个人卫生护理规律作息,保持饮食清淡,同时遵医嘱口服制霉菌素片、硝呋太尔片等药物,外用克霉唑栓、甲硝唑栓、硝呋太尔阴道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豆渣样白带可能是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原因导致的。
1.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有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还会伴有阴道疼痛、性交痛、尿痛等症状,所以可能会导致豆渣样白带。
2.宫颈炎:宫颈炎是指发生于子宫颈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多为病原体感染所致,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所致,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经间期(一般介于两次正常月经中间)出血、性交出血等,而还可能会导致豆渣样白带。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豆渣样白带可能是霉菌性阴道炎。可以到医院妇产科就诊,做一个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依照检查结果明确病因,之后再做针对性的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同时加强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豆渣样白带可能是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导致的。假丝念珠菌感染可能会导致外阴阴道假丝念珠菌病,造成阴道分泌物增多,出现豆渣或凝胶样的白带,同时还可能会伴有外阴瘙痒的症状。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及时明确病因,一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克霉唑胶囊、制霉菌素片、氟康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治疗期间需要及时更换内裤,定期消毒,定期清洗局部。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一般情况下,阴道内疼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阴道内出现了疼痛症状,需要检查阴道内粘膜有没有什么东西损伤,如果出现腹痛并伴随着黄色或绿色的分泌物,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分泌液,那么可能是因为受伤,或者是性生活中的撕裂伤,因为女性的阴道神经比较密集,比较轻微的创伤都会导致女性的疼痛。
平时女性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温开水,保持饮食清淡、营养,还要注意保暖,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健康。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双重感染的阴道炎需要口服消炎杀菌的药物和阴塞进行治疗,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每天换洗,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外阴的盆和毛巾要用沸水消毒,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