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宝宝中耳炎,要注意其种类。如果是患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痛、发热、流脓等症状时,要做血液检查,检查是否有炎症,严重时可用头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耳内滴局部应用的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另外,分泌性中耳炎和咽鼓管阻塞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有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就应该做手术切除。如果是长期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了大量的脓肿,必须要做一个内耳腔穿孔,用内耳导管将里面的液体排出。
幼儿患中耳炎可能是由于早晚温差大,导致感冒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中耳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幼儿的咽鼓管比较短,管腔也比较宽,如果感冒了,就会发生细菌感染,细菌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炎症反应。
有些人在抠鼻涕的时候,会用两根手指夹着两边的鼻翼,使劲的吸吮,这样就会导致鼻腔内的炎症,导致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严重的话会挤压到咽鼓管,导致中耳炎。另外,年轻妈妈在喂奶的过程中,如果让孩子仰卧着吸吮奶瓶,会造成乳汁倒流到咽部,咽鼓管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早期的一个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
当耳部难受会影响宝宝睡眠,医生在仔细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进展期的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度到40度,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这些消化道的症状,表现的类似感冒或者是肠炎,容易被忽视或者是误症,检查后可发现耳内充血、红肿、外凸。
高峰期的症状,表现为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得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时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液。
后期的症状,一般的再患病四到五天后,体温会下降,耳痛的会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还是存在的。
儿童由于患有中耳炎引起的耳脓,需要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病因与急性的细菌感染有关,也有可能伴有耳膜穿孔。所以要先进行耳内镜的检查,清除脓性分泌物,再根据外耳道的鼓膜和中耳的损伤情况,再进行药物的处理。
目前最常见的是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一般一个星期的治疗周期,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炎症,可以适当的拖延,同时可以用一些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药物的敏感性测试,以确定合适的用药。
中耳炎通常需要去医院进行皮肤病学检查,然后继续服用滴耳剂进行治疗,以缓解目前的症状。家长应该多注意观察,及时去医院做耳鼻喉科检查,同时保持耳道干燥。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这可以促进局部症状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