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理降温?她的症状就是发烧反复.没劲.口干.厌食.全身...

会员280945 10 已回复
什么是物理降温?她的症状就是发烧反复.没劲.口干.厌食.全身长的红包包是从小就间断性长有的(我也不知道是湿疹还是奶癣还是皮肤过敏)都有吃药或擦但消了又会长.真急人.哎现在请医生详细说一下多少度该怎样退烧.低度中度高度该咋办多少度可以不去管它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会员143793
擅长:
你好!你家孩子反复发烧,可能体内有感染病灶,建议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这样比较放心。
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37℃;肛门比口腔高0.3-0.5℃;腋下比口腔低0.3-0.5℃。发烧39.℃以上为高热。38.℃以下为低热。小儿发热,不论多少度,都不可以不管。
小儿发烧家庭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尽量满足小儿的合理要求;
2、室内保持整洁安静,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温度最好维持在18-24℃,过高影响体热散发,过低容易受凉;相对湿度50-70%为宜,空气干燥或潮湿都会加重人体不适;
3、保持口腔清洁,吃东西前后要漱口,口唇干裂可用温水湿润或涂润滑油;
4、多喝糖盐水,每500毫升开水中加入葡萄糖或白糖50克,盐5克,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5、体温过高时要给予适当降温,药物降温须防止体温下降过快造成虚脱;家庭物理降温可冷敷(冰敷)额头;
6、保持皮肤清洁,湿透的衣服应及时更换,衣服穿着不可过多,被子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散热;
7、少量多餐,补充高热量、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有用0
相关问答

低于38.5摄氏度可以采取泡温水澡,帕子冰敷,使用退烧贴等物理降温方法,常备体温计,观察温度高于38.5摄氏度就要吃退烧药,超过39.4就得及时就医,反复时也不能持续吃退烧药,注意用药量,使用药物需隔4-6个小时才能继续吃,多给他喝点温开水,注意保暖,切勿喝冷水。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宝宝发烧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物理降温。
1.多喝水:宝宝发烧,建议家长多让宝宝喝温开水,以补充孩子体内的丢失的水分,预防出现脱水的情况,此外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孩子发汗。
2.洗温水澡:宝宝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澡,从而帮助散热,但是需要注意时间不要过长,预防出现洗完澡虚脱的情况,洗澡后及时增添衣物。
3.温水擦浴:如果宝宝出现发烧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温水擦浴的方式帮助降温,重点要擦腹股沟、腋下等部位。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孕期发烧可以多喝水降温。
怀孕期间孕妇存在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下降,微小侵入医院导致机体发热。体温低于38.5的孕妇,建议多喝水,适当放松衣服,做降温处理。常用的冷却方法是用冷水或温水洗澡。用30%到45%酒精涂抹孕妇颈部,双侧腹股沟处,前胸,背部,体温持续下降时可使用冰袋。
期间注意戒酒,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孕妇发烧可以通过擦身身体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如果怀孕期间体温不超过38℃,可以用热毛巾、酒精擦拭额头、腋下、腘窝等毛细血管比较多的地方,平时多饮一些白开水,也可以服用一些红糖生姜水。如果孕妇的身体温度继续上升,超过38℃,可以服用一些退热的药,可以服用小柴胡颗粒,或者是用头孢类的药物。如果还在持续上升,并上升至39℃以上,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分析。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前胸区和后颈会加重发热病情,只能使皮肤表层降温,不能降低身体内部温度,不要在前胸区和后颈强行降温,脚心也不能物理降温会影响睡眠,还有腹部也不能物理降温,会肚子着凉加重感冒发烧的症状。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孩子发烧采用以冰袋降温或者是多喝热水来物理降温。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多吃水果、蔬菜、汤汁,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发热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宝宝发热时,家长要勤给孩子测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澡,用冷毛巾敷额头,退热贴也可以选用,小婴儿不要采用酒精浴,因为他们皮肤薄,会感到不舒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