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发烧三天退烧一天后又烧

会员115948804 4岁 已回复
16号半夜突然发烧,最高39.5,没有其他症状,美林降温,17号用鸡内金,精神不太好,没食欲,18号白天低烧,晚上又到39度,19号白天偶有低烧,晚上38.5左右,查了血常规,中性粒细胞44.4,淋巴细胞45.8,单核细胞9.7,其他数据正常,支原体阴性,开始有几声咳嗽有薄痰,喉咙不红不疼,用新博林护彤咽扁颗粒,20号四五点退烧,白天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喷嚏清鼻涕多,痰液增多,咳嗽略重,用护彤新博林头孢易坦静后痰和咳嗽有减少,直到21号清晨4点半低烧一小时,物理降温后正常,主要症状是晚上高烧,白天减轻,喷嚏清鼻涕多,咳嗽有痰,幼儿园有半个班的孩子症状一样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黄伟煜 主治医师 三明市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发热,咳嗽,营养发育,腹泻,厌食,呕吐,皮疹,...
已帮助用户: 130378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建议你吃点头孢消炎治疗、小儿肺咳颗粒止咳化痰治疗看看,3天后如果效果不好,建议及时就诊,查查胸片检查、支原体抗体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
有用0
关注
王辉 主治医师 南宫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 二级
擅长:乳腺增生,副乳乳腺癌,急、慢性乳腺炎
已帮助用户: 445891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应该是有一些病毒性感冒,在这个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烧现象,同时会影响食欲,反复发作,血液常规没有明显的白细胞数目增高这个是属于传染性病毒性感冒,可以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牛磺酸颗粒,配合口服布洛芬颗粒,金银花颗粒,然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坚持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宝宝反复发烧应当通过以下方式退烧。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反复发烧要及时的进行体温调节。当宝宝反复发烧的温度低于38℃。可以先不给宝宝反复发烧服用药物,可以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进行冷却,可以使用温水擦浴、贴退热贴、冷敷等方式。如果温度超过38.5℃,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退热药物。在高热的情况下,宝宝会由于换气、出汗等原因而流失很多的水份,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水份。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室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湿度、温度适宜。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孩子反复发烧可以通过多喝水来达到降温的效果,多喝水能够促进排尿,排尿时会将身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带出体外,对于改善发烧有很好的辅助效果。也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改善,通过将毛巾用温水打湿后,在孩子的额头、腹部、手、脚等不易散汗的位置进行擦洗,使其快速退烧。如果宝宝的体温高于38度5,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退烧药物进行退烧。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口服退烧药可以快速退热。对于不能退热者,间隔4-6小时可以重复给予退热药,同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用温毛巾擦拭前额、手足心,多饮温水,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室内要经常通风。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吃点退烧药退热,同时可以辅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法有额头上贴冰冰贴,或者温毛巾擦全身,或者给宝贝洗温水澡等。用温毛巾擦拭的时候,可以重点擦颈下、腋下、腹股沟等容易散热的部位。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最常见的一般都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一般是病毒感染多见,其次是细菌,另外还有支原体或者是特殊的病毒感染,发热时间更长可以达7~10天。每次发热肯定是需要积极的寻找病因。因为发热是一个机体与病毒做斗争的过程,反映的是机体的防御能力,在疾病没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可能发热会持续。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发烧是症状发烧不是疾病,大多数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这个考虑上呼吸道感染。需要去医院就诊进行血分析检查以及医生查来确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发烧可以口服安瑞克配合物理降温治疗。反复发烧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没有完全消灭所致,一般不需要静脉点滴治疗治,需要继续口服药物就可以。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