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短暂意识丧失,频发

会员88665909 43岁 已回复
病人短暂意识丧失,频发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姜丽莉 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中医科 三级乙等
擅长: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中医药调理,颈椎病,腰椎病...
已帮助用户: 1717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如果发作频率较高,考虑中风先兆,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
意见建议:需要了解是否头颅内病变或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症状,早做预防,避免劳累,多休息。
有用0
关注
杨芹 医师 沈阳市中环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16469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您的症状描述来看,症状可能属于阵发性意识障碍的症状表现,可能与癫痫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关,需要进一步明确病情。
意见建议:你好,建议您去中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可以查颈动脉彩超,脑彩超,头CT及脑电图以明确病情,平时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有用0
关注
黄贱丰 副主任护师 于都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243804
问题分析:你好~患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的情况而患者数分钟后能自醒的话首先考虑是否癫痫病或癔病
意见建议:建议带患者做颅脑CT和脑电图检查分析具体病因,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
有用0
关注
任晓强 医师 南宫市北胡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一级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
已帮助用户: 26409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情况来说,短暂意识丧失考虑与脑缺血有关,可出现肢体无力,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的症状。建议挂神经内科,做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意见建议:建议服用氟桂利嗪,尼莫地平治疗。平时多注意饮食,以低盐食物为主,保持规律性,多锻炼身体,避免劳累。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过性意识丧失称之为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有心脏的原因。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以导致心脏泵血下降,导致大脑出现一过性缺血而导致意识丧失。有的是脑血管原因。如后循环缺血等,可以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意识丧失。有的是癫痫。由于大脑神经细胞兴奋而放电,诱发出现意识丧失,但多伴有肢体抽搐。脑电图可发现癫痫波。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考虑头皮下血肿,也有可能是因为外伤导致了癫痫。应该尽快看医生做脑电图检查,争取在24小时内做脑电图检查才能准确诊断.否则时间间隔时间太久不一定能够检查出来的.另外也可以做24小时脑电图监测。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六岁的孩子突然意识丧失,是否伴有牙关禁闭,两眼凝视的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现在尽快看医生,必要时做脑电图,排除癫痫症。平时让孩子心情愉快,不要激惹到她,保持生活规律。建议早点去三甲医院接受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这种症状是癫痫的表现,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的程度与癫痫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病史长短、临床表现、心理素质等方面。一般发作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史越长、临床表现越复杂、心理素质越差则危害越大、后果越明显。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心肌梗死发病时,急救方法是拨打120的同时,让病人保持静卧,松解其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并且立即药物。如果病人发生休克,应把病人头放低,足稍抬高,以增加头部血流。烦躁不安时可服用安定等镇静止痛药。暂不给吃食物,少饮水,要保暖。如果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待急救车到来。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它仅是一个症状,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地有节律性的颤动,临床上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其病根多在大脑,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做适当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