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发低烧怎么办

会员9195893 42岁 已回复
大人发低烧怎么办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大人发低烧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孙华艳 医生会员 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感冒 手足口病 厌食症
已帮助用户: 105811
病情分析: 你好,低烧是指体温在37.3℃~38℃。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导致持续低烧。关键是需要查明病因,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当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有用0
关注
闫铁 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科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219338
指导意见:您现在还是可以用退烧药治疗的,您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的,平时主要补充蛋白质,注意均衡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的,多喝水,多吃水果,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不要熬夜,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
有用0
王东玉 医生会员 邢台市东玉门诊外科 个人诊所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96535
病情分析: 你好,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导致持续低烧。关键是需要查明病因,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
有用0
李秀爱 医生会员 河北邢台广宗医院妇产科
擅长:不孕不育,人流,
已帮助用户: 282115
病情分析: 不能给出低热的明确病因。 时间较长是结核,可以去医院做一次PPD试验。痛风是可以有发热的,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的提问调节状态不同,因此定义个人是否发热的标准也就不同。建议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有用0
关注
贺旭华 南阳理工学院外科
擅长: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 131406
指导意见:您好,低烧常见于感冒或炎症引起的症状,跟着凉,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有关。 建议寻找病因,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低烧不用药物退烧,多喝水,发汗就可以了。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大人感冒发低烧可以使用感冒药,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以及发低烧的症状。感冒药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来的发低烧。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大人出现低热,一般可以先做食疗,喝点热水或者是姜汤退热。如果是轻度的病毒性感冒,通过食疗就可以自愈。长期的低热,或者是食疗效果不好的低热,则应该检查血常规和胸片看看原因。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持续性发低烧,往往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发生呼吸系统的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会有鼻塞、流鼻涕或者嗓子疼的症状。可以口服抗感冒类的药物或者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一般来说,小孩反复发低烧可采取以下手段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前往医院,通过免疫六项,全血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和胸片等检查,明确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反复发低烧的症状,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让宝宝好好休息,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喧哗吵闹,定期检查体温,多给宝宝喝水,注意饮食护理,清淡饮食,增加宝宝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发低烧不退,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检查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缓解宝宝的低烧。
另外,如果宝宝的发低并不严重,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也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如贴降温贴、洗个温水澡等。而且,宝宝发低烧不退时,还要注意宝宝的饮食管理,尽量少食多餐,避免宝宝摄入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加重宝宝的症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低烧时,尽量用温毛巾持续擦身,实现降温。如果是高烧不退的话,可以将毛巾放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喝。还可使用医用酒精与水混合物比例约为30%,为了让身体持续的擦拭和冷却,亦可用冷巾敷前额,那么,这类主要关注的焦点就是要对前额部分进行冷却,还可以达到应对发热的效果。如果没有及时退烧,家长可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