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一个多月了,喂奶粉的

会员126920157 0个月 已回复
宝宝出生一个多月了,喂奶粉的,大便的颜色是青色的,便到尾就成黄色的,正常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驻站医生16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宝宝绿便或者青便其实是很正常,且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指导意见:宝宝便便的颜色改变的原因主要是: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素,被它染色后粪便即呈黄色,胆红素经过氧化后会变为胆绿素,从而使粪便呈绿色。排出的粪便遇到空气中的氧,胆红素便氧化成胆绿素,使粪便的表面呈绿色。另外,因双叉乳杆菌的作用,肠内已呈酸性,大便在肠内已被氧化,变成绿色排出体外。
有用0
驻站医生3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您好,这种情况常见于消化不良所致,多喝水,减少喂奶量。指导意见:建议口服婴儿健脾散治疗,多观察病情变化,如果不能缓解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上是对“宝宝出生一个多月了,喂奶粉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有用0
驻站医生10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的病情描述,宝宝有可能是因为胃肠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引起的。指导意见:你好,建议给宝宝口服助消化的药,如妈咪爱,胃蛋白酶和多酶片。腹部不要受凉。
有用0
驻站医生15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具体描述。孩子奶粉喂养,大便颜色有点青色。指导意见:你好,目前情况考虑孩子若是没有腹泻,哭闹等,是属于正常情况,一般不需要太担心。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个多月的宝宝,使用第一阶段的奶粉的,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肚子是否胀气,大便是否正常,了解宝宝的消化功能,平时注意避免着凉,预防感冒,此外如果是混合喂养,母乳喂养的时候要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上火的食物,此外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辅食是指母乳以外的辅助食物,作为母乳的补充。为什么要添加辅食为满足宝宝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宝宝一天天长大,需补充更多的能量和矿物质,尤其此时从母体获得的贮备铁已耗尽,需及时补充含铁食物。为断奶做准备,为让宝宝逐步学习适应和接受母乳以外的各处食物,故辅食又称断奶食品。适应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需要,促进乳牙萌出,咬合和咀嚼功能的发育。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每个孩子的奶量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于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按需喂养,也就是孩子饿了就应该给孩子吃奶。如果定时定量喂奶应该是2到3个小时喂奶一次,每次的奶量应该在60到80毫升左右。这种奶量也只是一个参考的奶量,有的孩子吃得多一些,有的孩子吃得少一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出生20天的宝宝一次吃70-80毫升左右的母乳或奶粉就能够充分的保证体内的营养。如果宝宝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溢奶,消化不良等表现。如果一次性吃的太少,容易出现发育迟缓或营养不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新生儿的话奶粉大概就是三个小时喂一次的,每次大概30毫升可能就足够了。看宝宝吃奶量,毕竟每个宝宝吃奶量不一样。吃完奶之后轻轻拍拍后背,帮助她打嗝的。这样子就会缓解吐奶症状的,因为刚出生宝宝特别容易吐奶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果是正常的足月儿,出生第1天喝10毫升,第2天喝20毫升,以此类推,每2~3小时喝一次,一天24小时喂奶7~8次。但是现在都强调按需哺乳,宝宝喝奶的量因人而异,健康食欲好的宝宝可能喝的要多一些。体重低或者是有病的宝宝,喝奶的量要少一些。另外早产儿应该喝早产儿配方奶,足月儿喝足月儿配方奶,如果有母乳最好是母乳喂养。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如果这个宝宝他是全人工喂养只吃奶粉,基本上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奶量可以到90-120ml左右。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奶量可能也会有所差距。基本上在给宝宝冲好奶粉以后,孩子在喝完奶瓶里面的,最好是能剩一部分,这样就代表宝宝能够吃饱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