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是多少度,正常是多少度,高烧...

匿名 32 已回复
低烧是多少度,正常是多少度,高烧是多少度。谢谢回答。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高玉梅 主治医师 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19795
问题分析:你好,正常人体温是36.5-37度度。37度-38.5度是低烧,高于38.5度是高烧。
指导建议: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
有用0
相关问答

临床上腋窝的正常体温在36.3℃-37.2℃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属于正常体温。根据腋窝的体温标准,将发热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低热,体温在37.3℃-38℃之间。第二种是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之间。第三种是高热,体温在39.1℃-41℃之间。第四种是超高热,体温超过41℃。临床上无论出现低热,中度发热,高热还是超高热都要查明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张永明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

温度在37.3到38摄氏度为低热,38.1到39摄氏度考虑为中等度热,39.1到41摄氏度之间考虑为高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发热常见的原因为感染性因素所导致的发热,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感染等等均可以导致发热。而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等。
建议:如果发生低烧或者高烧应物理降温冷敷,就是高热用冷毛巾擦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同时用冷毛巾放在头部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范慧副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肥胖、甲状腺及肾上腺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心血管并发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脑炎有可能高烧,也有可能低烧,也有可能体温正常。
具体的症状要根据患者是何种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脑炎,以及处于脑炎的哪一个阶段来判断。高烧通常是由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引起的。结核性脑膜脑炎,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一般表现为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度到38度左右。隐球菌的脑膜炎是一种很隐蔽的疾病,初期的时候体温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是到了晚期就会出现发热。在恢复期间,出现不同类型的脑炎时,也会出现体温正常的情况。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38度5属于中等度烧。
人体腋下的温度正常值为36度到37度,一般38度1到39度,属于中度烧,而39度1到41度是高烧阶段,41度以上就属于超高烧。一般中煅烧可能跟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需要多喝温水来进行物理降温。
发烧对于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发烧时是很难消化,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多喝水,这样才能完成能量的转化,同时发烧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发烧时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还要注意适量的锻炼。

张永明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

脑炎一般不会出现发热,少数病人会有发烧的症状,还会有头痛、抽搐等症状。
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发烧症状,但是初期会有明显的感冒症状,而且会持续很久,会有头疼、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了早期的发烧症状,可以通过吃淡盐水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发烧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平时要多做运动,增强体质,防止脑炎的复发。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肺炎最怕高烧。
肺炎常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以为低热、亦可为高热,少数患者还可以出现不发热。其发热的程度多取决于感染的致病原、感染的程度,以及有无合并症、患者的基础状态等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肺炎最怕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出现高烧不退,考虑是疾病非常严重,属于急性发作期。如果出现低热的情况,一般考虑是炎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如果长期低热,也需要排除肺结核的情况,可以到医院做x光片、ct、结核菌素实验等。
建议去呼吸内科做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查看引起肺炎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该少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

迟翔宇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癌及肺间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