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危害是什么

会员73617950 31 已回复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容易生病,随意就一直很宠她,经常要什么给什么,可是现在都已经上一年级了,最近老是反映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而且爱搞小动作,看过医生说是有点多动症的表现。儿童多动症的危害是什么?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唐芳芳 主治医师 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卫生室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小儿脑瘫,小儿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脑发育不全,脊髓...
已帮助用户: 2634
问题分析:多动症,又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孩子会有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学习。
意见建议:建议首先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纠正,其次,可以考虑结合药物,感觉统合训练。
有用0
楚兰菊 医师 儿科
擅长:智力低下、脑发育不良、精神及智力发育迟缓
问题分析:多动症症状多表现为多动不宁、来回奔跑、不能静坐、话多,喜欢喧闹。“最能说明这种孩子的症状就是‘猴子’,一刻也不停下来,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身旁能玩的小物件,他玩个遍,觉得还不过瘾,就去打扰其他同学学习,摸摸这个同学的头,抓抓这个同学的辫子,闲不住的。
意见建议: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有用0
相关问答

引起儿童多动症原因有遗传因素,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多动症与多巴胺-受体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很重要作用,脑部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很多,从而会导致儿童多动症。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多动症治疗期是六岁以前,多动症主要是采取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六岁以下的儿童是以行为治疗为主的,尽量不用药物治疗,以减少不良刺激,提高自信心。盐酸哌甲酯是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是中枢兴奋药,适用于大于六岁的儿童,六岁以下的儿童是禁用的。非中枢兴奋性药物,是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也是多动症使用的主要药物。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儿童多动症可到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儿童心理门诊等。
儿童多动症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导致的行为异常,这种儿童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多动症患儿、这类儿童也许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没有得到校方的认可。多动症的孩子,要进一步了解,并没有进行真正有用的交锋,但它本身要约束但又是困难的,要有医师、社会和老师,家人一起体谅,一起帮忙,才能有效地控制儿童多动症。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多动症可以治愈,但具体情况还需因人而异。
部分儿童ADHD患者成年后仍有症状,对其学习、身心健康、成年后家庭生活、社交能力有明显影响。主要是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饮食方面要注意适量补充蛋白质,钙等,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和铅。平时还需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可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根治的,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药治疗,但是有些药物可能是含有兴奋成分的,吃了之后不一定能得到改善。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吃药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1、首先告诉患者自己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思维和想法。不要觉得孩子太小,就不重视自己所说的话。
2、药物治疗儿童多动症有一定效果,但是很难根治,而且有些药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其他情况发生。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多动症的社交训练要通过学会观察别人的情感来训练。通过观察别人的情感,能够表现出愉快或者是不愉快,可以对儿童进行技能训练,在别人表现不愉快时要怎样缓解来使别人开心,儿童多动症通常会表现在交谈中频繁的转换话题,不听别人意见,经常的打扰别人活动,进行一些不适宜的肢体触碰,破坏性的违背距离,很容易受到社会的排斥,家长要注意教多动症儿童在平时和大人对话时不顶嘴,直视大人,同时还要锻炼孩子的应对能力。

王志新主任医师儿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及哮喘。 消化道相关便秘腹泻及消化不良。